【作者简介】
张友连,浙江工业大学副教授。
【注释】
苏力:《农村基层法院的纠纷解决与规则之治》,《北大法律评论》(第2卷第1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80-81页。
参见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58页。
参见《中国进出口银行与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通集团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二终字第49号。
参见曹士兵:《公司为其股东提供担保的法律效力分析———从法律适用到利益衡量》,《中国民商审判》(2002年第1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85页。
代表性的成果可参见丁以升:《论我国法院公共政策创制功能的构建》,《法学评论》2005年第5期;蒋大兴:《法院如何实现公共政策———围绕法21号之检讨》,《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赵信会:《法院的公共政策形成功能》,《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64页。
参见周永坤:《规范权力———权力的法理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372页。
约翰•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杜,2002年,第27页。
参见孙谦:《中国的检察改革》,《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
参见胡夏冰:《司法权:性质与构成的分析》,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第205-206页。
莫诺•卡佩莱蒂:《比较视野中的司法程序》,徐昕、王奕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6页。
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高鸿钧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0年,第162-163页。
左卫民、周长军:《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00页。
葛洪义:《司法权的“中国”问题》,《法律科学》2008年第1期。
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59页。
参见张志铭:《法律解释操作分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参见郑成良:《法律之内的正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52页。
参见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128页。
伯顿:《法律和法律推理导论》,张志铭、解兴权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2-63页。
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19页。
参见沈岿:《司法解释的“民主化”和最高法院的政治功能》,《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理查德•A•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8页。
肖扬:《关于司法公正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法律适用》2004年第11期。
参见沈岿:《司法解释的“民主化”和最高法院的政治功能》,《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44页。
莫诺•卡佩莱蒂:《比较视野中的司法程序》,徐昕、王奕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2页。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杜,1999年,第53-54页。
参见季卫东:《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4-45页。
张千帆:《论美国总统人选中宪政问题》,《中外法学》2001年第4期。
谷口安平:《程序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译序第9页。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47-148页。
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曹玉堂、杨知译,北京:华夏出版杜,1989年,第157页。
苏力:《道路通向城市:转型中国的法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41页。
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曹玉堂、杨知译,北京:华夏出版杜,1989年,第1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