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又回到起点,但根本法已非当日。物是人非!这真是令人无限回味。
【作者简介】
郑贤君,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注释】J·高夫:Fundamental Law in English Constitutional History 。参见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第364页。这本书在美国学者小詹姆斯·R·斯托纳所著的《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柯克、霍布斯及美国宪政主义之诸源头》一书中也有引用,它由英国牛津克拉朗顿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可惜,这本书在国内无法见到,否则就能比较全面了解根本法在英国宪法史上的地位。参见小詹姆斯·R·斯托纳:《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柯克、霍布斯及美国宪政主义之诸源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页。
Bryan A·Garner :Black’s Law Dictionary,Thomson Business2004,p697。
西尔维亚·斯诺维斯:《司法审查与
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第364页。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第93页。
亨廷顿认为中世纪的英国是一个权威分散的时期,国王、国会、法院、普通法、习俗、教会以及人民多种组织系统都分享权威。这一状态不适合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因为民族国家需要将分散的权威集中于某一组织或者机构身上。这也是一个英国向现代化转型的时期。主权概念的产生适应了英国现代化过程的需要。主权概念取代了根本法。根本法观念在英国18世纪消亡。参见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第90—100页。
爱德华·S·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6年,第19页。
爱德华·S·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6年,第59、60页。
爱德华·S·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6年,第29页。
“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特有的思想范畴,这已成了老生常谈了。这一时代的思考总是借助于一种特定的语汇,通过这个语汇,这个时代的人才被人们理解。而这个时代的人也必须采用这些词汇,然后使其适用于他们各自的目的。” 爱德华·S·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6年,第59页。
参见爱德华·S·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6年,第 页。
爱德华·S·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6年,第58页。
在关于司法审查问题上,布赖克斯通和柯克的观点并不相同。前者认为议会立法不可以被法院推翻,后者认为议会立法如果与普遍权利和理性相悖,法院就可以宣布无效。并且,在普通法研究所取得的成绩方面,布赖克斯通取代了柯克。作者注。
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第97页。
克里斯提安·史塔克:《
宪法之优位性与
宪法法院之审判权》,载克里斯提安·史塔克:《法学、
宪法法院、审判权与基本权利》,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第126页。
“为此,他提出了基本法的学说,这是他对美国宪法的第二大贡献。”柯克对美国宪法的第一大贡献,根据作者的研究,是柯克提出的司法审查理论。爱德华·S·考文:《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三联书店1996年,第58页。
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96年。
何学骥:《法国人权宣言之研究》,载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萃:宪政法律篇》(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916页。该文发表于1928年。文中指出:“美国人权宣言(指《权利法案》……其公民权利,乃英国祖传之权利;且其体式,为法律家化;法国人权宣言……其列举之人权及公民权,皆天赋权利;且其体式,为文学家化和哲学家化。”
关于美国宪法中的普通法因素,亦可参见小詹姆斯·R·斯托纳所著的《普通法与自由主义理论:柯克、霍布斯及美国宪政主义之诸源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不过,他之所谓的普通法因素,主要是关于普通法心智,即普通法尊重传统智慧。此处的普通法因素,更多的是一种所谓模式或者思考事物的方式。作者注。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97,第392、393页。
虽然汉密尔顿在此主张法院有权通过解释
宪法而实施
宪法,但是,西尔维亚·斯诺维斯认为,即使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根据当时流行的观念,这种意义上的司法审查也是不同于当代司法审查的。当代司法审查是把
宪法视为“最高普通法”,即把
宪法作为法律,运用司法技术裁决国会立法效力的。建国初期流行的看法是
宪法作为根本法的观念,
宪法是一种带有政治因素的法律,不同于普通法律,因而即使是司法实施
宪法,也只局限于明显违宪的案件,司法是在执行一种政治行动,而非法律行动。作者注。
这是美国学者萨耶的主张,其意在于调和现代
宪法中的法律因素和政治因素,尽管这一看法没有一个人能提出具有足够说服力的观点。参见,西尔维亚·斯诺维斯:《司法审查与
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1页。
西尔维亚·斯诺维斯:《司法审查与
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页。
西尔维亚·斯诺维斯:《司法审查与
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页。
这三个时期是:从美国独立到《联邦党人文集》第78篇;从《联邦党人文集》到马伯里案;从马伯里案到马歇尔法院任期的结束。不同时期对司法实施基本法的认识有不同。第一时期和第二时期的人们肯定对违宪法律进行司法审查,并对此心存疑虑,但两个时期论证司法实施的根据有所不同。第一时期认为司法实施基本法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动;第二时期认为司法实施基本法的根据有两方面:一是美国根本法是不同于欧洲那种处于虚构和想象状态,而是真实而明确存在的社会契约,二是在于司法对成文
宪法的所负的责任。第三时期肯定司法实施
宪法的根据是将
宪法视为高于普通法律的高级成文法律,受制于成文法规的解释规则,它失去了对根本法进行革命性捍卫的特征,并制造了司法至上。西尔维亚·斯诺维斯:《司法审查与
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5页。
西尔维亚·斯诺维斯:《司法审查与
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
西尔维亚·斯诺维斯:《司法审查与
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西尔维亚·斯诺维斯:《司法审查与
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页。
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第364页。
克里斯提安·史塔克:《
宪法之优位性与
宪法法院之审判权》,载克里斯提安·史塔克:《法学、
宪法法院、审判权与基本权利》,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第123页。
克里斯提安·史塔克:《
宪法之优位性与
宪法法院之审判权》,载克里斯提安·史塔克:《法学、
宪法法院、审判权与基本权利》,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第125页。
施密特列举的根本法的九种定义包括:(一)从一般意义、而非精确意义上说,一切法律或协议都是“根本法。”(二)一个既不能修改、也不能违反的绝对稳固的规范。(三)一切只能在繁难的先决条件下修改或打破的相对稳固的规范。(四)政治统一体和总体秩序的终极统一原则。(五)国家组织的一切个别原则(基本权利、权力分立制、君主主义原则、所谓的代议指原则等)。(六)一个规范的归责系统的终极规范。这里凸显了根本法的规范性质,主要强调根本法律中的‘法律’二字。(七)政治上至为重要的国家活动的权限和程序的一切组织章程。如果是在一个联邦中,还要确定联邦的权利和联邦成员的权利的界限。(八)对国家权限或活动的一切规范化限制。(九)实定
宪法。在这里,所谓根本法的实质内容不是法律规范,而是政治决断。参见卡尔·施密特著:《宪法学说》,联经出版公司2004年第57、58页。
卡尔·施密特著:《宪法学说》,联经出版公司2004年,第59、60页。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3页。
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第364页。
由于资料所限,本文对“根本法”概念传播的源流既没有包括清末民初,也没有包括苏联时期。作者注。
高军等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辑》(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811页。
阮毅成:《从‘法’说到‘
宪法’》,载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萃:宪政法律篇》(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8页。
胡道维著:《“宪”与“
宪法”》何勤华、李秀清主编:《民国法学论文精萃:宪政法律篇》(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第13页。
萧蔚云著:《
宪法的概念与本质》,载《
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54、455页。
许崇德主编:《中国
宪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版,第21、22页。该章是由已故宪法学家何华辉教授撰写的。
许崇德教授专门有以根本大法为题的文章,《迈向新世纪的根本大法:论九届全国人大对
宪法的修改》。参见许崇德:《学而言宪》,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452—452页。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1982年
宪法在序言中以法律方式明确
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之后,“根本法”或者“根本大法”这一概念才于公众中普及开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用以指称
宪法的术语。这一点,从1982
宪法颁布之后的宣传中可以看出来。也就是说,“根本法”一词在我国的普及,得益于1982年
宪法对
宪法作为根本法法律地位的确认。
参见西尔维亚·斯诺维斯:《司法审查与
宪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1—2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