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请看这段对话:
有人认为欠什么还什么就是公正的。苏氏问:欠人家东西就要还,不是有时候公正,有时候不公正吗?如果有朋友在头脑正常的时候把武器托付给一个人,后来发了疯要他归还武器,那是不能还的,虽说拿着别人寄放的东西确实是欠帐,是吗?此人说:是啊。苏氏问:一个人发了疯,就无论如何不该把东西还给他吗?此人说:对的,朋友对朋友要做好事,不能做有害的事情。苏氏问:我懂了,如果借钱的和还钱的是朋友,可是把钱还他对他不利,那样做就不算还了债,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此人答:当然是。苏氏问:怎么?一个人该不该把欠敌人的东西还给他呢?此人答:当然,可是我想,一个人欠敌人的,真正说来,是适于给对方的东西,这就是某种坏事。苏氏问:这样看来,公正是带着诗意的,是指把属于某人的东西还给某人就是公正的,这就是还债;那么公正就是对朋友做好事,对敌人做坏事?此人答:我是这样想的。苏氏问:人们生病的时候,谁最能使朋友得到好处,使敌人遭到祸害?此人答:医生。苏氏问:很好,在不生病的时候,医生就没用了?
对于虔诚、品德、公正这些重要概念,别人自以为是的观点,自认为准确无误的道理,经苏氏追问,马上显得疑窦丛生、破绽百出,对话者也立即捉襟见肘、手忙脚乱起来。与苏氏对话,常常就是这样一直被追问下去,直到最后也没有答案。然而,对话者一定受益匪浅,因为这样的追问,会促使自己认真审视一些原来想当然的结论,从而向真理靠近一步。
当然,可以想象的是,对话者总被人追问,多半是不愉快的,因此对话者不一定领情,甚至可能会反感。就有这么一次,连旁听者都不耐烦了,大吼一声道:苏格拉底,你尽说空话有什么用?你如果真想知道公正是什么,那就不要只是提问,再从别人的回答里挑刺儿,因为你心里明白,提问要比回答容易,你自己提出答案,说说你主张公正是什么吧!
这位旁听者的忿忿不平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说“提问要比回答容易”,却是大大的错了。高明的提问,比完美的回答,更能够启发心智,需要更高的智慧。苏氏的追问,正是围绕问题的核心,沿着清晰的思路,由表及里,层层推进。如此高超的技巧,岂是简单提供一个是非对错的答案所能企及的呢?
苏氏当然是有智慧的。有一个神签说,世上没人比他更智慧了。但苏氏自称,其智慧不过是人的智慧而已,并不是什么超人的智慧。然而,他遍访高人,与他们对话,追问他们,却发现这些人自以为是,徒有虚名。对话结束,苏氏离开这些人时,常常心里暗想:我还是比这人智慧,因为我们虽然没人真正知道美的和好的,他一无所知却自以为知道什么,而我既不知道也不自以为知道;看来我在这一小点上要比他智慧,这就是以不知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