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人民通过监察机关寻求权益救济的途径,似乎有些横向分权的机制设计。但是由于监察机关在办理案件时更多是作为被监督机关的上级权力(而不是平行权力)出现的,由于监察机关最后也垂直隶属于皇帝,故虽有由此形成的平行的、分权的、独立的机制中内生动力的某些萌芽,但终究没有形成推动人民权益救济机制经常正常运作的内生动力体系。
第三,这些救济渠道或途径,其设计的初衷或出发点,多从检举和制裁官吏违法以保障国家政治秩序或政治利益的角度出发,或从听取人民的献计献策以改善政治、缓和矛盾出发,很少直接从保障和救济人民正当权益的角度出发。因此,这些渠道或途径,更多体现为朝廷对人民的“恩赐”和关怀,而不是体现为人民为权利而斗争的结晶。这些救济途径或渠道,法定的多,习惯的少。国家法律规范常常有冠冕堂皇的救济规定,看来似乎非常好,非常有利于人民,但事实上大多是不能当真的,是不能实际使用的,是起不了实际作用的。这些途径的设计,更多出于一种制度设计的“美观需要”,出于给人民一种憧憬或安慰的需要,一般只满足于作出一些非常简单粗疏的救济方式宣告,而不在乎去设计这些原则性制度的具体操作细则或机制,不在乎考虑如何使那些外观美好的制度得到实际运行的保障力或实际动力何在的问题。
【作者简介】
范忠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注释】周礼•地官司徒.
周礼•秋官司寇.
隋书•
刑法志.
唐六典.卷六.刑部.
唐会要.卷五十五.省号下.
宋会要•
刑法.三之三一.
明代律例汇编.卷二二.刑律五•诉讼.
汉书•食货志.
应劭.风俗通义•序.
管子•问.
史记•五帝本纪.
汉书•公卿百官表.颜师古注引.
汉书•武帝纪.
汉书•宣帝纪.
三国会要.卷十九.
魏书•世宗纪.
南朝梁会要•民政•遣大使.
唐会要.卷六十.御史台,监察御史.
唐会要.卷六十二.出使.
宋会要•
刑法.三之二八.
宋会要•
刑法.三之二六.
元典章.卷六.台纲,二.改立廉访司.
元典章.卷六.察司体察等例.
元典章.卷六.察司合察事理.
元典章.卷六.禁治察司等例.
明会典.卷二一〇.都察院.
明会典.卷一七七.刑部十九•问拟刑名.
管子•桓公问.
吕氏春秋•自知.
皇甫谧.帝王世纪.
后汉书•杨震传.
汉书•文帝纪.
左传•襄公十四年.
汉书•艺文志.
周礼•秋官司寇•朝士.
文献通考.卷一百六.王礼考,一.
汉书•王莽传.
后汉书•质帝纪.
徐世虹.中国法制通史(第2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580-581.
续汉书•百官志.
汉书•梅福传.
晋书•武帝纪.
晋书•惠帝纪.
晋书.卷三十六,七十五.
魏书•
刑法罚志.
梁书•武帝纪.
昭明文选.卷三六.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
南朝梁会要•求谠言.
南齐书•崔慧景传.
唐六典.卷六.尚书刑部.
唐令拾遗•公式令.
唐律疏议•斗公.
旧唐书•
刑法志.
封演.封氏闻见录•匦使.
宋会要•职官.三之六三.
宋会要•职官.三之六二,六四.
张晋藩.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史.成都:巴蜀书社,1999:57.
宋会要•
刑法.三之一七.
宋会要•
刑法.三之一四.
黄本骥.历代职官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44.
宋会要•
刑法.三之一二.
宋刑统.卷二十四.斗讼四.
辽史•
刑法志.
辽史•兴宗本纪.
金史•哀宗本纪.
元史•卷八,卷十二.
元史•
刑法志.
明会典.卷一七八.
大明会典.卷二一三.六科.
明史•
刑法志.
清史稿•
刑法志.
陈光中,沈国锋.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北京:群众出版社,1994:157-158.
大清律•刑律,诉讼.
宋会要•
刑法.三之一〇.
宋刑统.卷二四.越诉.
宋会要•
刑法.三之一一.
大清律通考校注.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873.
元史•
刑法志•诉讼.
宋大诏令集.卷二○二.
宋会要•
刑法.二之八二.
宋会要•
刑法.六之六一.
宋会要•
刑法.三之二九.
庆元条法事类.卷十六.
宋会要•
刑法.六之七三.
宋会要•
刑法.三之三七.
宋会要•
刑法.三之三三.
宋会要•食货.六九之四六.
宋会要•食货.六九之五二.
宋会要•
刑法.三之四八.
宋会要•食货.七〇之八五.
宋会要•食货.七〇之五六.
宋会要•
刑法.二之一二六.
宋会要•食货.七〇之一五一.
宋会要•
刑法.二之一一九.
御制大诰.三编.民拿害民该吏.
明大诰•乡民除患.第四九.
刘海丰,杨一凡.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乙编,第三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4.
明大诰•民陈有司贤否.第三六.
大诰续编•民拿下乡官吏.第十八.
大诰续编•阻挡耆民赴京.第十九.
刘海年,杨一凡.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乙编,第三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