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赋予辩护律师充分介入审前程序的权利
律师辩护权的性质,决定了辩护律师除忠诚于诉讼当事人的利益外,还应当监督和制约追诉权力的行使。审前阶段相当于审判阶段而言,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更容易受到侵犯[23](P.122)。追诉权力缺乏相应的控制,特别是我国现行刑事诉讼侦查模式,被追诉人主体地位尚未确立,亟待社会力量的介入,从而保证侦查权行使理想。因此,从保障人权,实现司法正义的角度,依据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准则赋予辩护律师从诉讼伊始即享有以下权利:
(1)调查取证权与请求证据保全的权利
辩护律师获得足够的证据,既是在审前程序中进行防御的保障,也是其后对判决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前提。辩护律师获取证据材料的方式之一,是调查取证。我国立法应当完善辩护律师申请调查取证权的程序,其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受理辩护律师证据调查申请的机关应当是人民法院;第二,对于申请被驳回的,辩护律师有权向上级司法机关申请异议;第三,对于经申请而人民法院未采取证据保全措施致使证据消失或被毁灭的,构成撤销案件的法定理由。
(2)会见通信权
会见权指辩护律师有权会见在押和不在押的被追诉人。由于与不在押的被追诉人会见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限制,所以,会见权的核心是保障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的会见。通过会见,辩护律师可以向被追诉人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并为其提供法律咨询,解释有关问题并向其提出法律建议,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和控告。通信权,是指律师与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利用通信设备进行联络的权利,这种权利与会见权都是在押犯罪嫌疑人为了接受辩护律师的法律帮助,在刑事程序中享有的最重要的基本权利,确保犯罪嫌疑人不与外界隔绝,能及时得到法律专家的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不当的侵犯。
(3)获取案件信息的权利
获取案件信息,指的是辩护方在审判开始前获取有关案件情况的信息材料的权利。这是进行充分辩护的前提,是保障审判阶段据以调整辩护方向的重要机制。它的法理基础导源于听审原则之下被告的请求资信权[13](P.171)。辩护律师在审前程序中获取案件信息,其实现方式通常有与犯罪嫌疑人会见、通信,接收有关机关的通知,阅览有关诉讼材料等。
(4)侦讯人员讯问时辩护律师在场权
辩护律师的在场权在刑事审判前程序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它不仅可以有效防止侦查人员侵犯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抑制非法侦查,而且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及时行使,保持程序的诉讼构造,增强程序的透明度,维护程序的正当性和权威性,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辩护权,特别是律师辩护权的确立,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更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研究辩护权,对辩护权进行二元化划分,就是试图从根本上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正确认识当事人的辩护权和辩护律师辩护权的性质及其功能,从而改善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和提高律师的辩护职能,充分发挥辩护职能,保障和实现司法民主、司法正义。
【作者简介】
管宇,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注释】[日]田可守一,主编.刑事辩护制度.季东海,等译.[日]西原春夫.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成文堂,1997。
熊秋红.审前程序中的律师辩护权.法律科学,2004,(5)。
熊秋红.刑事辩护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谢佑平,万毅.
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美]列奥·斯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日]村井敏邦,刘明祥.日本的刑事辩护问题.走有我国特色的律师之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陈朴生.
刑事诉讼法实务(增订版).台北:海天印刷厂有限公司,1981。
陈朴生.刑事诉讼法论.台北:正中书局,1970。
罗斯科·庞德.法理学.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英]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汪建成,谢安平.我国辩护制度研究.陈卫东,主编.司法公正与律师辩护.田文昌,主编.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林钰雄.
刑事诉讼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德]克劳思·罗科信.
刑事诉讼法.吴丽琪,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美]迈克尔·D·贝勒斯.法律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胡玉鸿.司法公正的理论根基——经典作家的分析视角.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贺卫方.中国律师角色定位和历史使命.中国律师,2002,(10)。
金泽刚.沉默权的限制与限制的沉默权
——刑事诉讼法规定沉默权的理性思考.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4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陈瑞华,主编.刑事辩护制度的实证考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陈瑞华.程序性制裁理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