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一项裁定,Enercon公司被禁止在2010年前向美国出口其风力发电机,因为Enercon被控侵犯了Kenetech公司在美国申请的5083039号专利技术。
Enercon声明,是Kenetech公司盗取了他们的专利权,抢在他们之前在美国注册了专利。2008年早些时候,Enercon公司同它的竞争者通用电气公司达成了交叉专利协议。在这部国际间谍和法律斗争的长剧中,无论是Kenetech公司还是通用电气公司至今为止都未建造或者安装任何以争议中的技术为基础的直接驱动风力发电机设备,其中Kenetech公司于1997年宣布破产。简言之,在这个特殊案例中,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专利法则的作用,就是至今为止阻止了这一对减排极为有利的技术在美国的应用。
再一次,环境成为输家。
知识和观念之美,其一就在于它们是非竞争性的、非排他性的,这使它们不像大部分物质材料。如果你有一只苹果,我有一只梨,我们做个交换,那么我就只有一只苹果,你也只有一只梨。如果你有一个想法,而我有另一个想法,我们作个交换,那么结果我们就都有两个想法了。我使用一项技术,这并不阻碍你也使用同一技术。但是目前的知识产权体制把知识作为竞争性和排他性的资源来使用:如果我为一项观念申请了专利,那么别人就无法再运用这一观念了,除非他们付得起专利垄断价格。
有更好的办法去刺激发明创新,犯不着以这样的方式把知识商品化并将其垄断。这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IT产业的开源和免费软件运动。开源运动拥有的数百万追随者,自愿并无报酬地贡献了他们的时间。这一运动所造就的一系列技术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包括Linux和公开办公室。这些产品为全世界的消费者提供了成本极低或者干脆零成本的消费选择,为不愿意或者无力承担微软公司等垄断企业的高价软件的人们提供了可行的替代产品。
遭忽视的“土”技术
除了国际专利体制所设置的障碍之外,还有一个误解也阻止了人们就气候和技术问题进行更有建设性的讨论。这一障碍就是,有太多的人误认为值得全球推广和共享的环保科技只能来源于跨国公司或者具有利他心理的高科技人士(比如Linus Torvalds那样把时间和精力贡献给开源运动的人)。
事实上,值得推广和共享的观念和技术并不一定就是高技术。以中国为例,国内太多人被洗脑落入西方话语陷阱而不自知,一说起新能源就只是高科技风能,光伏发电甚至生物燃料之类,却不知道其实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是在不止一个方面全球领先的:第一,太阳能热水器,最环保的供热水方式,中国的使用量占全球三分之二。第二,农村沼气池,中国无论是技术还是推广,都是全球第一。这其实是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先进技术:农村粪尿处理,改善卫生,同时生产有机肥,减少直接烧柴草造成的植被破坏和室内外污染,减轻江河湖海的富营养化问题。现阶段很难找到比这更环保的科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