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在他们各自不同的政制诉求背后,是两种不同的法哲学。对此,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塔科夫写道:“应该致力于在国内获得并且维持可能的最好制度,然后才去考虑如何抵御外来危险、捍卫这种国内制度;还是必须从一开始就聚焦于外来危险,并选择最善于抵御外部威胁、实现自我保存的那种内部社会?这一问题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代‘理想主义’与马基雅维里及其后继者的‘现实主义’区别开来,前者关注最好的社会,而后者关注防御的必要性。……我相信,这一问题也是区别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决定性因素。”[40]如果以这样的两分法来看美国的反联邦党人与梁启超,那么,可以发现:美国的反联邦党人希望在国内维持一种“可能的最好制度”,他们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理想主义”的继承人。至于“反联邦党人”梁启超,则“从一开始就聚焦于外来危险,并选择最善于抵御外部威胁、实现自我保存的那种内部社会”及其制度。按照这样的两分法,梁启超既可以归属于马基雅维里开启的思想谱系,当然也可以归属于中国古代法家开启的思想谱系,因为这两种思想谱系都可以分享“现实主义”这个思想标签。
【作者简介】
喻中,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注释】 “新中国建设问题”、“中国立国大方针”是梁启超分别在1911年11月、1912年4月写成的有关单一制国家结构思想的代表性论著,详见下文的分析。
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722页。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相关的专题论文只有一篇,孙继才:“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国家结构观”,《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5月版,第384页。
美国学者Robert Darnton所言,转引自,罗志田:《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204页。
譬如,斯托林:《反联邦党人赞成什么——
宪法反对者的政治思想》,汪庆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月4月版。
详见,张朋园:《梁启超与民国政治》,吉林出版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7月版,第14页。
详见,汪太贤:《从治民到民治:清末地方自治思潮的萌生与变迁》,法律出版社2009年10月版,第124-125页。
葛兆光说:“一贯自信的中国人突然发现近在咫尺的东邻,……在1895年迫使过去一直高踞在上的清帝国签下了城下之盟,……这才引起了对整个文明的信心的崩溃。”(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334页)因此,可以把1895年视为中国思想上的“乾坤颠倒之年”。
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版,第90-91页。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242页。
梁启超:“商会议”,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277页。
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430页。
梁启超:“答某君问德国日本裁抑民权事”,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979页。
梁启超:“教育政策私议”,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758页。
梁启超:“新民说”,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683页。
梁启超:“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1071-1073页。
详见,梁启超:“上摄政王书”,载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554页。
以上三段文字中的引文,均出自,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2433-2435页。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2495页。
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2434页。
梁启超:“致徐勤书”,载李华兴、吴嘉勋编:《梁启超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601页。
梁启超:“新中国建设问题”,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2435-2436页。
狭间直树:“《新民说》略论”,载狭间直树编:《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83页。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2489页。
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崔志海、葛夫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169页。
黄遵宪:《日本国志》(上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94页。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410页。
《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版,第143页。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2488页。
梁启超:“进步党拟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2615页。
详见,程燎原:“晚清‘新法家’的‘新法治主义’”,《中国法学》2008年第5期;喻中:“显隐之间:百年中国的新法家思潮”,《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等等。
梁启超:“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1269-1280页。
梁启超:“管子传”,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1865页。
梁启超:“管子传”,载梁启超:《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1867页。
此七卷本文集由芝加哥大学教授斯托林及其学生德雷共同编辑。详见,斯托林:《反联邦党人赞成什么——
宪法反对者的政治思想》,汪庆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月4月版,“译者前言”,第2页。
斯托林:《反联邦党人赞成什么——
宪法反对者的政治思想》,汪庆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月4月版,第9页。
斯托林:《反联邦党人赞成什么——
宪法反对者的政治思想》,汪庆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月4月版,第2页。
塔科夫:“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论对外事务”,苏婉儿译,载赵明主编:《法意》(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8年1月版,第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