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宪视角下的平满汉畛域
清末立宪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化除满汉畛域”,一方面,这是缘于当时排满主义风潮盛行之下清统治者不得不作出的让步,另一方面,族群平等、国民平等,本就是宪政理念的应有之意和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必备所在。“畛域”即界限、区分,本来满汉作为两个不同的族群,具有一些各自不同的民族特点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清统治者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王朝,在以“天下共主”自居、主动融入儒家文化、承袭明代政治制度、在中前期长期实行轻徭薄税的政策以确立统治合法性的同时;为了强化统治阶层内部的认同,在诸多具体政治安排方面都人为的划分了差别对待的制度畛域,此即清末立宪中沸沸扬扬的满汉畛域之渊源所在。
在古代王朝的政治制度中,官制可谓至关重要,而如前所述,清代的官制实行满汉复缺制,且在官员的俸禄、守制、回避、休假等方面,也均存在一定的民族不平等规定。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社会中国几乎唯一的人才流动、汲取机制,在清代满族单独设科、并确保足够的录取名额。旗人作为职业军人、不从事生产活动、其生活依靠财政供应;也正因为如此,清末立宪中要解决的一大经济政治难题,即是旗人生计问题;驻防各地的旗人,自辟旗营旗城居住,实际上是在社会结构方面,通过旗民分治的方式、,将旗人置于特殊位置之上、以增强其政治认同。[8]司法制度方面、上至皇族、下至普通旗人,也均享有不同程度的司法特权。旗人的诸项法律特权,是清末沈家本修律的重点改革内容,也是清末立宪中平满汉畛域呼声中所列满汉差别的典型范例。
有清一季,之所以在政治制度安排上奉行“满汉畛域”的政策,很大程度上也是试图通过人为的制度区隔防止作为统治阶层之少数族群的汉化,同时也是籍以加强自身的满洲认同进而维护其统治利益,这也是少数民族王朝常见的制度安排,毕竟其是以不足百万的人口统治数亿其他民族人口。到了清末,外有列强环伺,内有革命风暴,诚如当时奉命出国考察宪政的载泽所言:“今日之情形,与国初入关时有异,当时官缺分满汉,各省置设驻防者,以中原时有反侧,故驾驭亦用微权。方今列强逼迫,合中国全体之力,尚不足以御之,岂有四海一家、自分畛域之理”。[9],所以,平满汉畛域,成为了清末立宪的一项重要内容,也直接关系到其他政治阶层对于清统治者立宪诚意的认可。
1907年7月31日,两江总督端方代贡生李鸿才上奏“化除满汉畛域办法八条折”,称“推其(指革命党,笔者注)致患之由,则在籍辞满汉。欲弥此患,莫若令满汉大同,消弭名称,浑融畛域。明示天下无重满清汉之意,并无以满防汉之心”,并列出了满汉刑律宜归一、满臣不宜称奴才、满汉通婚、满汉分缺宜删除等八项具体措施。[10]其后,清廷颁布《著内外各衙门妥议化除满汉畛域切实办法谕》,虽然声称“我朝以仁厚开基,迄今二百余年,满汉臣民从无歧视”,即清季官方公开主张的“满汉一体”,但还是不得不承认满汉畛域的具体现实,并要求内外衙门妥议化除畛域办法。[11]于是,清末立宪中的平满汉畛域就此拉开帷幕。
化除满汉畛域切实办法的上谕颁布后,引起众多大臣的强烈反响,并纷纷建言献策,这些奏折中的相关观点也充分反应了当时统治阶层对于满汉关系的认识,如强调不能因满人之利而有损“天下之大计”、对满人内部的权贵与普通旗人作出区分、满汉畛域不仅在于形式,更在于精神、“无论满汉统称国民,有仍分满汉者、按律课罪”等。[12]就上奏者的族裔身份而言,满汉基本持平,也可见当时“平满汉畛域”的主张还是得到了满汉两族的相当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