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性治理——多元政府间关系的趋向
蔡英辉
【摘要】多元府际关系研究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窘境,必须辨明自身位置、破除窠臼羁绊、揭示政府网络秘密,提升到俯视整体的高度,回溯历史与瞻望前景结合以找准方向。总体性治理注重分化与综合,尊重历史发展与审慎理性;基于个体的总体性,尊重多元行政主体的独立性,破除多元行政主体职责不清和各自为政的迷失困境;立足历史的总体性,在法治框架内于连续的共时态中归结出多元政府间关系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多元政府间关系;总体性治理;生长型政府;自生自发秩序
【全文】
总体性治理包括纵向、横向、斜向、网络状治理,促进高层与高层、高层与基层、基层与基层的互动,解决职责不清的主体不明确问题,弥合各自为政造成的碎片化困境;总体性治理有着方向性、动态性、连续性,其涵盖范围可大可小,跨层级、跨部门加强协调合作,历时态、高屋建瓴、超然的对网络状府际治理进行方向引导。总体性治理从历史发展的维度,描述多元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方向与前景,在法治框架下的自生自发秩序中不断试错,积淀出行政主体地位独立、各自为政状况降解的网络型府际治理之道。
一、总体性治理的渊源和根基
总体性治理基于历史发展视野,尊重行政主体独立性、倡导多元政府间合作,是一种新思维和超然的思路导向。
张康之教授从总体性治理视野指出“总体是包含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向度的统一;在总体化中只有一个向度,那就是未来。” 1这实现了历时态的统一融合,回溯历史又面向未来,综合出符合未来情境发展的政府间关系。多元政府间亦存在冲突,时常在此岸与彼岸间摇摆不定以致丧失恒定性,故需以稳定而全面的视野建构总体性治理体系,勾勒出多元政府间关系的未来蓝图。
从历史发展脉络中探寻总体性治理的建构之道。“离开总体,单独孤立的事实并不具有时间性;单独孤立的事实是抽象的、不现实的,不处在与总体的各部分联系的网络中,因而它与他物之间的区别无法确定。” 2对于农业社会而言,府际关系往往处在皇权的束缚之下,但这并不能说农业社会不存在府际关系,毕竟农业社会的权力抵至县级,何况各级政府实际上是存在一定自治权的,其政府间也存在各种交流合作;工业社会的府际关系往往建构在官僚制体制之下,对于推动政府间关系步入正轨起到一定作用。从总体性角度而言,可对清末民初至今的多元政府间关系不予甄别,毕竟行政区划是延续历史传统设置的,源流实则一脉相承,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亦非一成不变;即便有人不承认满清时代的文字狱,出于各种原因否认抗战期间沦陷区的境况,但其过程已然烙印在历史轨迹中,不承认其过程即为无视总体性。后工业社会府际关系在朝着多元合作的方向递进,这契合总体性治理从历史发展角度阐述事实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