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管理层面: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通常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学科合作不能完全按照教育规律和学术精神处置
高等学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存在的冲突由来已久。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强调在处理学术事务时要依据学术标准,排斥外在强加的非学术标准;而行政权力在处理大学事务时强调按照事先制定的规则或制度办事,这两种权力之间的矛盾很难协调。高校中的行政机构主管决策,却不甚了解一线情况,往往外行指挥内行,服务意识不强,人文关怀不够。学术组织与行政组织不是处于平等地位的权力主体,两者不是处于同一语境的对话,行政组织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导致学术组织的话语权在慢慢地缺失。随着学科和专业领域的日趋专业化,学术组织的结构变得松散,与之密切相关的学术权力也变得松散,弥散在学术组织的各个角落。[3]知识的创新需要一个相对宽松自由、民主协商的人文环境,而具有强制特征的行政权力恰恰扼杀了学术权力健康发展所必需的成长环境,从而形成两种权力之间的冲突甚至对立。在当代学术权力弱化,行政权力日趋强化的背景下,学术自由仅仅靠单个教授的力量是难以与庞大的官僚机构相抗衡的,只有建立学术组织才有可能扞卫高校教师的学术自由。
3.评价层面:学科评价制度和学科奖惩制度不科学、不健全
很多高校职称评定往往把人限于一个学科或专业,比如,被认为搞教育学的若写了政治学的论文,则职称评定时往往不被承认,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可能因为不知划为什么学科而不被承认,至于理科人员去做文科课题则更被认为“不务正业”,这就使学科研究者难以自觉地实现学科转型。与学科评价紧密挂钩的奖惩制度也不承认教师跨学科研究的学术成果,遏制了教师进行跨学科交流合作研究的积极性。教师囿于自己狭隘的专业知识领域思维范式保守,只能凭空想象出一篇篇脱离实践的“专业论文”。科研经费的划拨问题也不利于跨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高校的绩效评价应该重视民主开放的、自主性的、有创造力的学科合作团队的创建。团队内教师之间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产生交流与碰撞,能够激发出教师的创造力,使团队合作的效率大大高于个人“单干”的效率。
三、治理情境下高校学科协调交流的路径及前景
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目标支持的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对话等民主方式使参与者形成一个自主合作的网络。在治理的情境下考察高校学科交流合作的路径,可以为高校学科建设和有序发展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