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的第四部门开创了有效处理府际关系的路径。组织间网络治理模型并不稳定,若仅由地方政府与各部委自行协调,则会因缺乏外部强制权威而陷入尴尬境地。[14] 这就说明治理存在失败的可能,在政府和市场机制双双败走麦城之际,很难奢望自组织管理能够扶大厦于将倾。[15]集立法、行政、司法于一身的独立管制机构则可有效协调府际关系,其既制定规则又执行规则还裁决纠纷,如美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及德国的德意志联邦银行等,其超然于简单的三权分立而难以划入传统的国家机关之列,1937年美国的行政管理委员会将其称为“无头的第四部门”。[16]第四部门虽属于行政部门但不受行政权约束,故可独立的处理府际关系并排除其它干扰,从而有利于协调横向府际关系。美、英等国都有独立管制机构,这些独立管制机构为协调横向府际关系提供了有效保障,对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权限明确划分,从而使美国成功应对分离趋势并维护公正进而推动经济发展。独立管制机构是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以其公正独立性协调横向府际关系。
本文力求基于法学视野理顺多元横向府际关系,以整体政府、组织间网络、第四部门等理论排解横向府际争议,以协商民主的姿态整合行政力量以有效服务民众,保障府际公平进而维护社会公义。在网络状治理中使处于网络节点上的各方形成一种合作关系,进而形成多方共治。[17]中国横向府际关系的调整任重而道远,加强宪政建设以保障公平、公正、公开,约束公权力并纳入司法体系,侧重立法协调合作以达到事前监督,明晰政府权限以创建治理协调机制,明晰公共利益并对弱势方进行补偿。[18]强调社会公义、宪政法治、理解信任、透明开放等理念;尤其着重从法律及制度设计层面考量,突破仅从经济和行政区划层面研究府际争议的窠臼,而从制定善法和条约的角度衡量从而进行危机管理,树立共同目标以改革政府机构和促进政府网站交流,构建政治话语的共同语境以促进协商民主,强调对公共利益的责任、营造横向政府间平等交流、互信互动的语境,在持续的良性互动中谋求未来的网络型政府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
蔡英辉,男,1981年生,山东烟台人,行政管理学硕士。 毕业于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供职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从事府际关系研究。
【注释】 程关松、王国良《对行政互动关系的法律回应》《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P26-35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在汉、舒逊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P391
詹姆斯·M·伯恩斯等《美国式民主》,谭君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P189
林尚立《国内政府间关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P14
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P26-34
孙学玉《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P270
Walter J.M.Kickert, Erik-Hans Klijn and Joop F.M.Koppenjan, Managing Complex Networks: Strategies for the Public Sector, SAGE Publications Ltd., 1997
伍德罗·威尔逊《行政学研究》《国外政治学》1987年第6期P30-35;1988年第1期P42-51
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王元 杨百朋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P28
马丁·洛克林《公法与政治理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P119-121
刘祖云《政府间关系:合作博弈与府际治理》《学海》2007年第1期P79-87
Tom Christensen Per L greid《后新公共管理改革——作为一种新趋势的整体政府》张丽娜 袁何俊译《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9期P83-90
何渊《州际协定——美国的政府间协调机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P88-91
蔡英辉《我国中央部委与省级政府之间横向关系的现实困境及其治理对策》《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P9-13
周义程 张静《国际视野中的“治理”:理论的回顾、反思与借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第2期P5-8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P182
朱德米《网络状公共治理:合作与共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P5-13
蔡英辉《法治视阈下地方府际争议及其消解方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P3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