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吕忠梅.《环境法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汪 劲.《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黄锡生、李希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二版
王 曦.《国际环境法》(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5月第二版
蔡守秋.《环境与资源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重排本,2004年印
【参考文献】[1] 吕忠梅:《环境法原理》第二章《公民环境权》,第48至78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2] 杨克瑞、杨克勤:《防范农村贫困儿童失学的政府资助体系建设》,载《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第6期。
[3] 陈 汗:《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冷静思考》,载《农民日报》,2006年4月20日。
[4] 云南省怒江州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其人均收入为全国人均收入的1/2,全省人均收入的1/3。2003年8月,随着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出台,要不要开发这条河流成为一场争论。一种意见认为,水电开发是当地经济发展和全国能源建设的需要;而另一种意见认为,怒江是我国仅存的两条原始生态河流之一,应该将它完整的保留下来,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目前,怒江总体规划和环评均未获国家认可。
[5] 吕忠梅:《环境法原理》第二章《公民环境权》,第48至78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一版。
[6]李润乾:《循环经济对西部地区具有的意义》,载2004年6月16日《陕西日报》。
[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2003年5月26日发表。
[8] 丁秀玲:《1950年4万平方现7.07万 新疆绿洲张大一倍》,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10月18日。
[9] 中国网:《云南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状况、原因与对策分析》,2005年8月31日,文章来源云南省统计局。
[10] 中共怒江州委宣传部:《怒江概况》,载“东方大峡谷信息网”,2007年6月15日查阅。
[11] 李建敏、李怀岩:《怒江:在现代文明与原始文明的相互交融中奔流》,载“新华网”2006年11月21日。
[12] 孙贵尚:《我国西部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载《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年第2期(17卷)。
[13] 王政:《“绿色税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研究》,载《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3期。
[14] 刘宝森、张洪磊、李俊义:《过去5年中国累计投资2000多亿改善西部生态环境》,载“新华网”,2006年7月4日。
[15]杨爱民、王浩、刘广全、刘蒨:《水利措施是防治土地沙漠化的根本性措施》,载《水利发展研究》2003年3卷6期。
[16] 高吉喜:《新世纪生态与环境保护主题》,载《环境保护》2002年第5期。
[17] 冯应松:《努力开拓再创秀美东川》,载《中国经济导报》,2000年12月5日。
[18]新华网云南频道:《东川构建生态功能保护区》,2006年3月15日发布,稿件来源于《云南日报》。
[19]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2007年6月15日通过互联网查阅,
http://www.yndlr.gov.cn。
[2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2001年12月发布。
[21] 通拉嘎:《关于西部大开发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几点思考》,载《北方经济》2001年12期。
[22] 吴树青:《为了西部的腾飞——必须警惕“建设性破坏”》,载《经济参考报》2000年10月25日。
[23] 王国敏:《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一)——兼谈西部地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艰巨性》,载“中国三农信息网:农经论坛”,2004年10月13日。
[24] 王云刚:《中部地区实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来源:江西省发改委工业处,版权所有: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10月30日刊载,
www.jxdpc.gov.cn。
[25] 李润乾:《循环经济对西部地区具有的意义》,载2004年6月16日《陕西日报》。
[26]王国敏:《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与反贫困研究(一)——兼谈西部地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艰巨性》,载“中国三农信息网:农经论坛”,2004年10月13日。
[27] 艾航云:《我国牧区经济跨世纪发展要略》,载《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4期。
[28] 彭珂珊:《西部荒漠化与沙尘暴问题的探讨》,载《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2-3。
[29] 王曦:《国际环境法》(第二版).第108页.法律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