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权利取决于法律的规定,在一个国家的法律秩序中,全体公民的权利是平等的,公民享有的环境权也因此并无什么不同。尽管我国宪法对公民环境权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其具体内容难以确定。然而,环境权仅就人权性质而言并不取决于法律的规定,人权之所以值得弘扬就在于它具有自然权利的属性,法律只是实现的手段,而不是否定其存在的证据。人权是抽象的,但同时也是具体的,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也应如此。就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公民环境权的内容具体分解开来有日照权、景观权、清洁水权、清洁空气权,获得环境信息权,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决策权,请求保护权等。[5]西部由于受地理条件、生产能力、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和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实现程度上都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显现出一定程度的缺失。这种缺失正构成了西部环境问题最大的特殊性,在《
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中实在有重点考虑、妥善安排的必要。这既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西部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生态系统平衡枢纽等一系列战略定位的必然要求。
二、西部环境问题特殊性的主要成因在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欠发达
(一)自然景观优美资源丰富但地理条件恶劣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高山峡谷纵横,有广袤的草原,莽莽的原始森林,气候随地形地势而多变,既有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也有象西藏的茶隅河谷那样被称为江南之乡的丰饶之地。这里的空气、水、日光,自然景观,以及各种野生动物、植物都是其他地区无法相比的。但另一方面,高山峡谷、荒沙戈壁等恶劣的地理条件,又造成人们的巨大的生存难度。西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有一半的生态脆弱县和60%左右的贫困县在西部。西部地区土壤侵蚀面积达4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侵蚀面积的83.3%和西部地区国土面积的60.56%。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5万平方公里,约占其面积的70%,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西北五省区和内蒙古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沙化面积的71.7%。西部除四川盆地外,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其中西北地区年降雨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下,而年蒸发量高达1200毫米以上。西部地区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青海森林覆盖率仅为0.35%、新疆为0.79%、宁夏为1.54%、甘肃为4.33%。除新疆外,西北地区草原退化率也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甘肃草原退化率为45.17%、陕西为58.55%、宁夏高达97.37%。[6]虽然西部12省区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的71%,但大面积的戈壁沙漠区和海拔4000米以上的冰川冻土区却不适合人类居住。新疆国土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7]适合居住的绿洲土地却只有7.07万平方公里,[8]占新疆总面积4%。云南的1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主要聚居在地理条件恶劣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干热河谷区和少数民族地区。[9]云南的怒江州正是西部地区这种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但地理条件恶劣的典型,既是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同时又是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矿产资源方面,州内己发现各种矿藏28种,矿床点200多个,其中仅兰坪铅锌矿探有储量就达1645万金属吨,是亚洲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世界特大型铅锌矿床之一。水能资源方面,仅怒江流域可开发装机容量达1700多万千瓦。怒江州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三江并流”的壮美景观、神秘的东方大峡谷、浓郁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怒江州还是野生动植物物种基因库,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怒江州境内群山耸立,江河纵横,澜沧江、怒江、独龙江由北向南纵贯云岭、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四大山脉,形成山高、坡陡、谷深、水急的三大峡谷。全州国土总面积14703平方公里,98%以上是高山峡谷,75万亩耕地中,坡度在25度以上的占76%。[10]在这些地方进行耕种要靠强劳力,就要生产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就要有更多的土地,毁林开荒、过度垦殖势成必然。即便如此,仍然难以解决温饱问题。根据州政府统计数字,2005年怒江州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5100元和1034元,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924元的贫困人口有近3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3.8%。[11]可见,好的自然景观在西部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地方,并不能解决那里普遍的存在贫困问题。景观、日照、空气清洁等在那里的居民眼里已习以为常——以至毋须意识到的东西;相反,吃饭对他们才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