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困境和对策探析

  
  四、结论
  
  需要重申的是,无论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经费机制、管理体系改革还是土地政策改革,其所要实现的共同目的是惟一的,即“保护和发展”。我国的大部分自然保护区是建立在经济落后的广大农村地区,“保护与发展”问题尤为突出。当今世界,社区共管作为国际上通行的后发展地区资源管理模式在保护区的保护和发展问题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是否应当引入此种模式呢?笔者认为,在现今广大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依旧是最重要的问题。该模式的引入,可以使当地群众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同时使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的保护,从而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作者简介】

曹飞,男,安徽省六安人,重庆大学法学院,环境与资源法学硕士研究生。


【注释】 .金瑞林. 环境法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328
Lee Thomas , Julie Middleton. 保护区管理规划指南. 陈红梅 、喻惠群 译.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3
Lee Thomas , Julie Middleton. 保护区管理规划指南. 陈红梅 、喻惠群译.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中译本序
《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曾培炎副总理会见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50周年纪念大会代表时的讲话》. 《中国环境报》2006年10月27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82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8条概括了就地保护措施保护区国家系统规划。
崔国发. 自然保护区学当前应该解决的几个科学问题.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6):103
王灿发. 国外自然保护区立法比较与我国立法的完善. 环境保护. 2006(11):75
周建华, 温亚利. 中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环境保护.2006(11):60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93
张文显. 法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8 
中国自然保护区投资机制研究课题组. 中国自然保护区投资机制研究. 林业经济. 2003(3):12
王灿发. 国外自然保护区立法比较与我国立法的完善. 环境保护. 2006(11): 75
周建华, 温亚利. 中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环境保护. 2006(11):62-63
周建华, 温亚利. 中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环境保护. 2006(11):63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