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草原资源保护与工业的和谐发展
陈敏
【摘要】 随着草原工业化的进程,过度的矿业开发、利用会导致草原破坏,草原保护应当与矿产资源开发相协调。但是,现行有关草原建设保护的法律法规不足以衡平草原保护和经济利益,需要立法加以改善,本文在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立法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法律措施。
【关键词】草原资源;工业化;可持续发展
【全文】
关于环境破坏的报道有很多,水污染、大气污染,但看了中国经济时报《谁动了绿色的草原》这篇报道,引人深思。工业化进程的脚步从未停止过,现在就连我们的最后一片绿洲也逃不过这场浩劫。“是选择延续了千年的人与大草原和谐相处的游牧生活,还是被动接受工业化、并有可能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永久性破坏的生活?内蒙古锡盟东乌旗满都镇的牧民们陷入了艰难的选择。” 草原的保护以及矿业开发、利用都是正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过度的矿业开发、利用会导致草原破坏,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探讨。但是,现行有关草原建设保护的法律法规不足以衡平草原保护和经济利益,需要立法加以改善,本文在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立法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法律措施。
一、草原的环境、经济价值与现状
一)草原的环境价值及其现状。我国是一个草原资源极其丰富的大国,拥有草原4亿公顷,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藏、青海、四川和宁夏等省和自治区,草原总面积居世界第二。辽阔的草原为公众提供公益性产品使公众受益,其具备气候调节、水调节、气体调节、土壤形成等功能。草原是可再生资源,具有有限性,即供给不足。我国北方气候干旱,森林面积很小,天然植被以草原为主,因此草原是北方最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具有调节气候、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等重要的环境价值。但因草原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引起的沙尘暴频发,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和牧民的生存安全,进而威胁到华北及京城的生活环境。如:内蒙古草原是我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这些低矮的草原植物经历了千万年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功能。它阻挡着千年的风沙,因此内蒙古草原是京津、华北地区的生态屏障和保卫生态环境的前沿阵地。草原被破坏了,内蒙古和中国北方地区将面临更加干旱的威胁,将加速荒漠化进程。
(二)草原的经济价值及草原被开采的现状。草原矿产资源丰富,加之西部大开发政策,所以人们到草原上作业相当频繁,主要是开矿(金矿、煤矿、铁矿等),拉沙、取土、采石、石油物探、修路等。美国著名战略专家、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了普遍采用的三种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专一化战略,草原文化赋予了草原地区和草原产品这三个特点,从而具有天然的竞争力。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草原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天然的唯一性,衍生出来的稀缺性和不可代替性的特点,正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使环境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变。环境是现代社会发展和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良好的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和条件,促进经济的增长,但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又必然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党的十六大把环境质量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一五”规划中也强调要用绿色GDP来支撑科学发展观。非法的、无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工矿业,造成草原的地表土壤被剥离,植被完全消失,动物被迫迁移,水资源严重污染,完全破坏草原生态和草原自然景观,这样野蛮、掠夺式的开采无助于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东乌珠穆沁旗(东乌旗)地处锡盟东北部,有4.75万km2的优良草原。近年来,锡盟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已达到可利用草原面积的54%。东乌旗草原已成为锡盟仅存的一颗天然“绿色宝石”,是锡盟救灾贮备牧草的生产基地。但现在它也面临着被一些技术含量偏低,污染严重,无序发展的工矿业破坏的极大危险。要治理和恢复工矿业破坏的草原十分困难,需要付出很大的经济代价和很长的时间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