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政诉讼
能源和环境保护行政合同通过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为多数学者的观点,其理论依据是行政合同是一种行政行为。有学者认为,由于行政合同中行政机关行使特权的行为属于具体行为,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并未排除行政合同中部分纠纷作为行政案件处理的可能性。行政合同中行政机关的行为可分解为权力行为和非权力行为的特点决定了行政合同纠纷归法院何种审判庭审理只能是一个立法政策选择问题,根据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有许多特征差异,尤其是行政机关一方拥有特权的特点,行政合同案件由法院行政庭根据
行政诉讼法和
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审理最为合适,审理中实体法依据应为相关的行政法规则和民事合同规则。这样归类的一个重要理由是:
行政诉讼法多少脱胎于
民事诉讼法,比起民事审判专家,行政审判专家更能把握行政合同的性质。
五、结论
目前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倡导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另一方面,解决这一大的问题还要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大气力。通过行政手段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能源和环境的问题,但应当看到这一手段的局限性。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以及环境变化控制问题上,利用合同方式,即引入相对人的意思自治因素,来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实现节约能源,防止环境污染将被证明是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值得学者和实务界去探索、引入和发展。
【作者简介】
邓海峰,男,山东莱州人,法学博士,清华大学法学院讲师,清华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成员;李静,女,辽宁沈阳人,法学硕士,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例如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是全国首个专司节能行政执法的机构,但这一“能源警察”正在遭遇“尴尬”:原因在于《
节约能源法》没有明确谁是能源节约的监管主体,也没有确定如何监督能源节约的具体制度。而全国各地的成立的监督机构又有没有处罚权,而只能进行所谓的“监测”要么只是名存实亡的“破落衙门”。参见:李萌、朱晶晶《谁有权惩治浪费》,《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地7期,第30-31页。
钱水苗,巩固:《论环境行政合同》,载《法学评论》2004年第5期,第98页。
所引数据来自刘虹:《中外工业节能对策对比分析》,《中国石油和化工(综合版)》2006年低期,第23-26页,本文作者未加以考证。
何卫东、熊博荔:《环境行政合同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98年 18(4),第381-384。
例如河北省《节约能源条例》中就规定了节能自愿协议的内容。刘常俭《我省对高耗能产品制定耗能限额叫停能源行业福利垄断》,《河北日报》2006年6月7日,第001版。山东省也展开建立节约能源资源协议的试点工作。参见刘显法:《探索建立自愿协议节能的机制》,载《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3/06,第8页。
何卫东、熊博荔:《环境行政合同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98年 18(4),第381-384。
吕忠梅,刘长兴:《构建环境合同制度》,
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19805。
这里所说的《行政程序法(试拟稿)》是指2004年由部分行政法专家拟订的第6稿,下同。
应松年主编:《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732-733页。
参见杨解君编:《行政合同与政府信息公开》,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8页。
常纪文:《市场经济与中国环境保护合同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http://www.ssfcn.com/wenzhang_detail.asp?id=48532。
参见哈特穆特·毛雷尔著:《行政法学总论》,高家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50页。
参见杨建顺著:《日本行政法通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510页。
参见吴庚著:《行政法之理论与实用》,三民书局2001年增订七版,第389页。
目前有学者谈到在我国环保设施建设领域采取BOT形式进行投资。而该投资形式及时要求以招投标形式签订。何卫东,熊博荔《BOT在环保设施领域运用的若干问题》《环境经济》1999年9期,第42-46页。
参见朱旭伟:《行政合同法律适用的原理评析》,载《法律适用》2001年第9期,第26页。
参见余凌云著:《行政合同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1-162页。
参见应松年主编:《行政行为法》,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28-629页。
余凌云著:《行政合同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169页。
参见朱新力:《行政合同的基本特性》,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