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境危机影响人类环境观念
环境问题的产生虽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人类对环境的基本认识和态度的影响作用却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因素。可以说,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是和人类的环境观念紧密相联,密不可分的。
人类的环境观或称人类环境价值观,是一种环境意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看法、观点、观念的总和。人类环境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变化、发展,迄今为止,大致产生了四种环境观念。
1.畏惧自然、崇拜自然的观念。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虽然人类己经作为具有自觉能动性主体与自然共存,但人类在体力、智力的发育上还十分低下,缺乏对自然界进行开发利用的精神条件和物质手段。虽然人们在战胜自然方面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基本上还是不能摆脱自然的控制和威胁。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就如同母亲与婴孩,自然资源的分布以及条件变化状况直接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人类的主体意识并没有真正的觉醒,他们将自己视为与其他自然物没有本质差别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对某些不可控制的自然力量和自然事物,人类只是以敬畏和崇拜的心态企求自然的庇护与赐福。这一时期,人类处于屈从与顺应自然的地位。在畏惧自然,崇拜自然的情绪下,虽然“天、地、人合一”的思想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类希望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愿望,然而,当时的科技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这只能是人类一厢情愿的“奢望”而已。
2.人类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又称人类中心论,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主张以人为自然界中心的观点。其思想实质是:把人看作宇宙的主宰和绝对支配者,一切从人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来处理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一方面唤醒了人类的主体意识,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对人的束缚、控制,很大程度地实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启蒙作用。并且它鼓舞了人们不断地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但另一方面,人类中心主义发展到极端,必然导致无视自然界对人的优先性存在、自然界的承受能力以及各种原始协调的关系,完全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和愿望去掠夺、索取自然界,甚至无视自然规律的存在及其对人的制约性。最终结果必然导致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界存在状态的根本改变,使原本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的恶化,使人类的现实生存和发展陷入困境。二十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负效应逐渐加强并明显体现了出来,现实迫使人们对自然界重新审视,环境问题的危机迫使人类改变无视自然存在的态度。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所代表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不再被人们所信奉,人们在发展中探索着新的、更客观、恰当的自然观念。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