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监官之探讨
叶英萍
【摘要】中国古代,建有非常完备的行政监察体系,虽然没有群众监督行政及其官员的专门法律和制度,但统治者通过民间采风、鼓励百姓上书告诉、设置非常诉讼制度与民申冤、以及遣派官员出巡考察等方式,了解民情,倾听群众呼声,在保证政令畅通的同时,也间接地收到了民众对官吏进行监督的效果。但是,在君主专制体制隙缝中生成的民监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律监督,它缺乏民主的根基,法制的保障。
【关键词】民监官;采风;上书告诉;直诉越诉;遣使巡行
【全文】
一、采风观政
所谓采风就是国王派专人负责到民间采集四方风俗善恶,代语歌谣通过采风,统治者可以观政之清明,官之勤廉。采风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调查活动。
采风始自西周,目的一是观俗,二是观政,前者是考察生民的民情、风俗、习惯,后者则是通过民情来观察统治者的德行。
采风是一种观政之制。周初统治者以殷为鉴,认为欲使江山“永支百世”,就必须敬德保民,“秉德明恤”,《尚书·大诰》说:“天威不可信,民情则大可见”,天意就在民情中,透过民心之向背,可以了解天命之去向。正是了解了这一点,西周统治者确立了轻鬼神、重人治的治国方略,通过采风,实现“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1]之目的。周天子凭借采风获得的民俗的、语言的、文学的资料,透过其内容和情调便可了解政之好坏,民之疾苦,吏之贪婪,并据此来赏功罚罪,安邦治国。正如《诗经·关雎》小序所言“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西周采风制度是我国古代国家管理的一个创举,也是奴隶社会统治者主动接受人民监督的一个典型范例。这一制度为后来的东周所继承,并对两汉产生了较大影响。
汉初,政权未稳,经济凋敝,民间贫困,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权,缓和矛盾,继承西周的采风制度,加强了社会调查,多次派人巡行天下,“遣谒者巡行天下,存问致赐”;元狩六年又“遣博士褚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2]大量的社会调查,使他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从而采取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以后西汉元帝、平帝,东汉光武帝父子等都派人采风。两汉的采风活动为后人留下了“乐府诗”,[3]为统治者的为政留下了很好的监督素材。如童谣《举秀才》就是对东汉的察举制度的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