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西方法律文化视野下的检察文化

中西方法律文化视野下的检察文化


黄磊


【全文】
  
  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根基的民族,一项没有文化的事业是没有根基的事业。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科学推动发展,文化孕育希望。人民检察院是中国司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制度的土壤是文化 。检察文化的形成、积淀与升华,可以培养检察职业共同体先进的法治理念,塑造共同的法律使命感和价值观,增强检察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整体执法素质和法律监督水平,奠定新时代检察制度的根基,夯实检察事业的基础。

  
  文化是什么?这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可以说,有多少个研究文化的学者就有多少个定义。有学者研究认为,文化是指特定社会或群体在长期生活中所生成的环境反映模式,包括行为方式、信仰、态度、观念、价值取向、推理方式和感性认识等。换句话说,文化反映了一种特定社会或群体在许多方面的共同行为方式和思想的构成 。检察文化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只有把检察文化放置于中华传统文化及中西法律文化的视野下,才能正确地把握检察文化的渊源及前进方向。

  
  一、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关于中华文化的起源,有学者考究是源于上古时代的名著《易经》 。在很多人的眼里,《易经》只是一本卜卦算命测风水的迷信书籍。《易经》相传是周文王所著,其内容博大精深,从《易经》里我们可以得到深奥的哲学思想。易经讲究的是阴阳的调和和转化,有时候阴就是阳,阳就是阴。中国人最推崇“内方外圆”,这在易经里可以得到解释,那就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棱角分明的性格,但表现在外,却是一种趋附于人的圆润。那是一种人与人相互尊重的圆通,社会的和谐需要的就是这种圆通。所以内方外圆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最好方法,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积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学术最活跃的大时代,出现了有代表性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纵横家、阴阳家、农家等学术流派近百家,这些流派的哲学思想都传承自《易经》这本书。孔子治学,读的就是《易经》。孔子说,人的智商分有三等,中者,中者之上,中者之下。有学者考证易经的学术分流,智商中者之上读道家学说,道家著作的特点就是深奥难懂,老子的《道德经》就很难读懂,需要很高的智商才能读下去;中者读儒家孔孟之道,儒家的思想深入浅出。中者之下读墨家学说。墨子主张的实干主义,讲的都是很浅显的道理,很容易读得懂。这就好比孔子在论语里说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就是说,少年时,最适合读墨子的文章;到了中年,读了孔孟之作就很容易懂,到了老年,再读老庄之道,就自然会达到上下通达、道法自然的境界。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