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策划围观”的道德困境与传播内容规制

  
  以前,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的新闻媒体习惯于揭示某些“凑热闹”的谬误荒唐,批评诸如围观歹徒当众侮辱少女、“水变油”科学骗局等等不良现象。现在,一些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个人,却学会利用公众的这种“凑热闹”心理,利用反常性、非理性制造热闹、噱头,联合起来牟取经济利益。如果把公众非理性“凑热闹”简称为“众人围观”,那么,新闻媒体的上述表现就是“策划围观”。

  
  应当说,“策划围观”来源于新闻媒体在现代市场经济和大众娱乐时代面前的一种内在冲动,基于现代新闻媒体自身所固有的经济和娱乐功能。中外传播学界认为,大众传播媒体具有环境监测、社会调适、文化传承、娱乐、经济等五项社会功能,其中娱乐和经济功能在全球化市场经济时代日益突出。以前,新闻媒体及其嘉宾满足于其巨大传播力所形成的社会影响即名望,现在,人们更加期待这种社会影响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经济收入,即“眼球经济”。同时,“反常性”、“非理性”体现人们追求新奇事物的本性,也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新闻媒体总是倾向于寻找可能的热点问题和现象,西方传播学称之为“议程设置”,我国新闻界近年来则使用“新闻策划”,主动设置新闻话题。

  
  可是,凡事过犹不及,任何事情都有个适度的问题。“策划围观”亦然。我们知道新闻媒体具有以上五项复合的社会功能,这是它存在的天然理由或是天职。既然如此,经济、娱乐功能就不应该成为新闻媒体唯一的追求,必须与其他三项功能协调起来,用中国新闻界的话说,就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而有些媒体的“策划围观”在追求娱乐和经济这两个目的的同时,不仅没有履行文化传承、社会调适、环境监测的功能,而且故事情节故意造假、节目言语出格、颠覆社会主流价值观,激起另一部分观众的反对。这显然背离了新闻媒体应有的激浊扬清的社会文化功能。因此,“策划围观”所暴露的实质问题,乃是部分新闻媒体在市场经济和大众娱乐时代的功能定位失衡。

  
  社会任何一个行业群体的职业道德,都建立在其社会功能即天职的基础上,是社会分工的必然要求,表现为社会的一种正面评价。如果一个行业的社会功能定位失衡,则其职业道德必然混乱,社会评价褒贬不一;如果部分个体的社会功能失衡,则表现为违背其职业道德,社会评价降低。因此,个别新闻媒体的“策划围观”,就表现为违反新闻职业道德,引起部分观众和其他媒体同行的反感和批评。这也是一种客观规律。古代君主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策划围观”的新闻媒体也应当清醒:可以欺骗、操纵大众一时,但大众早已不是愚氓,他们区分为不同的意见群体,过度偏颇的内容必定会激起其他群体的反对。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