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略论我国环境纠纷仲裁机制的构建

  
  笔者建议,在修改后的环境保护法中,应该有环境仲裁的一席之地。环境保护法可以对环境仲裁机制进行概括性的规定,以此来确立我国环境仲裁的地位。

  
  2.制定环境方面的仲裁条例,对环境仲裁进行具体规制。

  
  除了在环境保护法上进行概括性规定外,根据环境纠纷的特性,还可以制定环境方面的仲裁条例,比如《环境仲裁办法》或者《环境仲裁条例》,来对环境仲裁进行全面的规定。可以考虑在当事人资格,仲裁协议,仲裁管辖,举证责任,仲裁程序方面进行具体的规定,以此来指导环境仲裁的具体操作。

  
  3.在仲裁委员会下设立环境仲裁庭。

  
  我国的《仲裁法》第10条规定,仲裁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建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它设区的市设立,组建一个统一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是一个常设机构,而按照现行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庭则是一种临时的案件裁决机构,其成员也具有流动性。它不是一个组织实体,没有相应的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因此,笔者建议,应该在现有的仲裁机构内设立临时性的环境仲裁庭,来进行环境纠纷的仲裁。环境仲裁庭要根据环境纠纷仲裁的需要, 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专家组成。可以考虑由环保,农业,经济和法律法律方面的专家组成环境仲裁庭,或者建立环境仲裁员的资格认证制度,以此来保证仲裁人员的素质,提高仲裁裁决的效率和公正性。

  
  4.建立法院协助制度。

  
  考虑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举证的困难度,根据仲裁的特点,可以考虑在环境仲裁方面建立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制度。对于仲裁规定由某一方当事人负责举证的事项,当事人举证有困难的,可以向法院申请代为调查取证。

  
  对于环境仲裁裁决,当事人如果不执行或者不认真执行的,可以考虑由另一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强制执行。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