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大浙江省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农村饮用水源法律保护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作为领导政绩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尤其各级领导的认识,充分认识到饮用水安全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关系到农村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事。再次,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民事责任方面,以无过错责任为原则,以经济赔偿为主,加大赔偿范围和赔偿金额,切实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的污染治理;在行政责任方面,加大行政制裁的严厉程度,强化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扩大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的范围,增加对违法乱纪者的个人经济处罚。并且对农村饮用水源保护专门机构和其他机构的人员,如对饮用水源保护不力,也应进行制裁。在刑事责任方面,必须加强对饮用水源犯罪的处罚,以无过错责任为原则,因为饮用水源污染案件十分复杂,往往涉及到科学技术问题,要证明危害人主观上有过错是十分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坚持过错责任原则,要求提出有关污染者有过错的证据,就必然使受害人陷于不利的境地,同时也会放纵危害饮用水源的行为,造成更大的损害。相反,如果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案件的起诉和审判,只要实施的行为造成了饮用水源的污染和破坏,构成犯罪时,就要负刑事责任。这样使受害人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防止危害饮用水源安全的行为造成更大的损害。
五、结 语
饮用水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对其进行保护是保障人们生命健康和生存权的迫切需要。妥善处理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关系到浙江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安居乐业,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
【作者简介】
李明华,浙江临安人,男,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院长,浙江省环境法学研究会会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陈真亮,浙江台州人,男,浙江林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研究生;文黎照,河南安阳人,女,浙江林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研究生。
【注释】
可参考叶全胜:《东江源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法律机制构建》,昆明理工大学2007硕士学位论文,第15页。
本文的一些主要观点和数据基于2008年7—8月期间,浙江林学院环境法律援助站及环境法治与发展中心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对浙江省临安、东阳、开化、萧山等地重要水源地进行的相关社会调研资料而得出。
沈连继:《饮用水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页。
龚建立,钱军强:《浙江省水资源问题及其成因分析》,水问题论坛2000年第4期。
http://www.zhejiang.gov.cn/gb/zjnew/node3/node22/node168/node370/node381/userobject9ai67898.html>,《2006年浙江省水资源公报》,2008/8/11访问。
到2000年底,全省建成规范化的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200个。
比如浙西临安地区的山核桃壳的污染。
蓝楠:《中外饮用水源保护法律制度比较》,国土资源2006年第11期。
黄锡生:《环境友好型社会下我国饮用水源的法律保护》,环境保护2007年第2期。
新近召开的浙江省环保会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村环境保护要着力抓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加大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力度,继续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继续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继续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继续大力推进化肥农药污染防治,加快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继续深入开展河沟池塘整治,着力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农村地区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基本解决,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基本健全,城乡统筹的环境保护格局基本形成,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和执法监管明显加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村环保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这为我省今后的饮用水源保护提供了指导。
比如,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临安高虹镇发生的伤寒病一例,即与没有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应急制度有很大关系。
研究制定水库水源地保护规划、科学划分水源地保护区,促进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协调发展,确保供水安全,不仅极为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由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只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一些跨行政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及管理往往导致上下游的纠纷。此外,为保障下游行政区的饮水安全,部分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要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呼声日益强烈。补偿的主体是政府,政府对村民进行补偿,因为政府对于环境保护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此外,如果让下游的居民直接的补偿上游是有很大的难度的(缺失强制性、自愿性)。补偿手段上可以从经济和科技上来进行。
可参考蓝楠:《湖北省饮用水源可持续利用的立法构建和制度创新》,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2期。该文有相关详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