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是上帝还是撒旦
肖继耘
【全文】
据《中国青年报》5月31日报道,不少人相信,在中国市场到处啜金吸银的高盛(Goldman Sachs)所从事的各种交易勾当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者造成的损失可能要比其在美国的欺诈行为严重得多。[1] 事实上,高盛“欺诈门”经历美国、欧洲调查之后,其连锁反应接踵而至,多国纷纷展开调查。[2] 由此,高盛在中国的业务也开始引发广泛的关注与质疑。
谈及高盛作为“黑手”和“与中国企业博弈中玩精心设计的小花样”时,该文列举出高盛一些具体的不道德行为:在从承销IPO、交易安排到做自己的私人股权投资中赚钱了太多的钱,高盛在中国太成功了。以至于在中国的另一家银行的资深银行家称:“高盛在中国太成功了,但这就是在这里成功的危险之一。”
更有人历数高盛之“七宗罪”。高盛在中国赚钱的行业几乎涉及所有领域,并且如入无人之境:上海的房地产成为其猎物;西部矿业使其大捞一把;与包括太子奶、国航及东航的对赌协议让其赚得盘满钵满;充当多家中国公司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承销商并从中收获巨额利润;近年来高盛作为金融顾问多次参与中国的重大并购案,获利不菲。
高盛为了达到占领中国获取暴利的目的,手段之狡诈令人吃惊。例如,在中国国有银行2004年改制的时候,高盛相继发表报告,诋毁中国的国有银行,称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比率接近40%,是亚洲之最糟糕者。但结果是,高盛等以极其便宜的价格收购了中国银行上市的股权。仅工商银行上市,高盛就通过入股该行四年获利近120亿美元。一边唱衰,一边暗地里购买其股份,与美国司法部门正在调查的其欺诈行为如出一辙。
在中国房地产领域、资本市场里,高盛利用其强大实力和国际地位,利用其所谓的国际认可的研发能力,在中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大肆赚取“黑心钱”。当他们伺机进入一个行业时,就大肆唱衰该行业,使其价格走向低位,然后,趁低价买入。当其达到盈利目标伺机出货时,就大肆唱多,然后卖出。中国的矿业、食品业、房地产业、航空业、石油业等都遭遇过高盛同样的手段。
面对种种诟病,高盛发言人爱德华·奈洛尔(Edward Naylor)作出反应:“我们在中国有非常稳固的纪录,我们对此很骄傲,但我们必须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我们的业务。”高盛CEO劳埃德·贝兰克芬表示,高盛在中国的投资不仅获取利润,也帮助企业发展。但是,人们心中仍然充满疑问:中企是否已经成为了这家华尔街最诡秘的投资银行所排列的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张?揭开这种撒旦的上帝化辩护的面纱,依据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