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规范上访不是一个法律问题

规范上访不是一个法律问题


张千帆


【全文】
  

  5月1日是《信访条例》颁布施行五周年的纪念日,但迎接它的却是一则“河南农民进京上访‘被精神病’六年半”的报道(《南都周刊》2010年4月30日)。性情耿直的徐林东只是因为看不惯“一个腿脚不灵的女人在村里常常被打”,帮她到北京“越级上访”告乡政府的状,就被政府送进精神病院。没有精神病鉴定,也没有监护人的签字,医院却强行收治了病人,理由就是“政府送进来的”。精神病院的逻辑是“乡政府说你有精神病,你就有,说你没有就没有”;乡政府的逻辑则是“他在认识上偏执,偏执本身就是个精神问题”。这位“为人热心,就是太直”、“不知道拐弯儿”的农民就这样被诊断为“偏执性精神障碍”,据他自己统计在医院里被捆绑过48次、电击54次,并长期接受注射镇静剂等各种强制“治疗”。我原以为如此严重侵犯基本人权的事情只在前苏联等极权国家发生过,但是据近两年报道,这类现象在中国各地似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家常便饭,地方精神病院成为老上访户的“收容所”,甚至连拍摄上访也能被送进精神病院(“湖北两男子拍摄上访被送精神病院”,《羊城晚报》2010年4月11日)。像徐林东这样诚实、耿直、热心的公民本来是一个健康民族的精神支柱,却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要说这样的事情还算得上“法律问题”,简直就是弱智,因为无论是2005年施行的新条例还是1995年施行的老条例,任何一部立法都不可能纵容如此无法无天的迫害行为。上访及其引发的诸多权力滥用显然不是一个法律问题,也不是像某些专家想象的那样(譬如见“专家建议制定信访法终结非正常上访”,《瞭望东方周刊》2010年4月19日),只要出台一部《信访法》就“终结”的。


  

  上访之所以成为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固然和自上而下集权体制下长期形成的臣民心态有关,但究其制度根源无非是地方民主缺失造成的。由于缺乏周期性选举、独立司法、舆论监督等民对官的实质性制约,不仅人民无以安身自立,不得不通过托人情、拉关系甚至赤裸裸行贿来买通控制其命运的官员,而官员则更是被权力“宠坏”了,对上拍马奉迎、行贿买官,对下则搜刮民脂民膏甚至草菅人命,有的甚至发展到人格扭曲、精神变态的地步。如此便一面产生了大量肆无忌惮、无法无天的贪官污吏,另一面则造成了全国各地每年数以万计的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群体性冲突。这些问题在本源上由唯上不唯下的地方各级产生,自然不可能在当地得到解决,于是人民除了“上访”之外别无出路;到上一级政府上访符合法律规定,但仍然跳不出官官相护的权力运行规律,问题得不到解决、正义得不到伸张,于是才产生了大量法律禁止的“越级上访”。各地访民云集北京,巴不得总书记、总理亲自出面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不是说这支浩浩荡荡的的上访大军中没有“精神偏执型”的,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耗费自己的生命和国家资源,但是各地访民“被精神病”等近年公开报道的大量遭遇表明,中国上访问体的症结恐不在此,更不在于如何界定“正常”上访或“终结”上访的法律边界。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