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案的性质是无因管理还是见义勇为?
苟亿强
【全文】
引言:近日见《中国民商法律网》载冯朝阳先生一文《舍己救人是无因管理还是防止侵害》,笔者对此有不同意见。
案情:2009年7月中旬的一天中午,13岁的少年甲与同班同学乙等人到河滩游泳。乙因水性不好被河水淹没并挣扎呼救,甲见状急忙游至乙身后奋力将其推向河岸。在其他同学共同帮助下,乙得救,而甲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因溺水时间过长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甲的父母与乙的监护人因赔偿问题发生纠纷,诉至法院。案件在审理中有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甲舍己救人的行为属无因管理,乙作为受害人应当承担甲因救助而支出的费用和损失。第二种意见认为,甲舍己救人的行为符合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九条规定的防止侵害行为的特征,因没有侵害人,乙作为受益人应给予适当补偿。冯朝阳先生认同第二种意见,我不认同这种观点。
一、法律依据
《
民法通则》第
93条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出的必要费用。”无因管理是债发生的依据之一,是一种单方的合法行为。
见义勇为的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第
109条规定:“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受益人也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第142条规定:“为了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损害,在侵害人无力赔偿或者没有侵害人的情况下,如果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受益人受益的多少及其经济情况,责令受益人适当补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十五条:为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损害,因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赔偿权利人请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侵权责任法》第
二十三条:因防止、制止他人民事权益被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责任,被侵权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