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生态文明语境下的消费者责任

  
  (二)生态文明的技术观和需求观
  
  传统技术观认为,技术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生产过程日趋简单,资源的开发和投入及产品的生产变得越来越容易;通过技术的不断更新,人们的需求会日趋丰富,社会的需求满足能力越来越强;当今面临的发展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一得到解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技术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开发。
  
  与此相对应,传统的需求观认为,社会的需求满足能力是持续增强的,许多难以想象的和奇妙的人类更高层次的需求会在未来技术发展的条件下成为现实;人类的需求可以是无止境的;非基本需求和享受型需求在人类需求结构中比重会越来越大,并在技术发展的保障下,不断得到发展和提升。正是在这样的技术观和需求观的影响下,人的欲望不断膨胀,追求奢靡和享受成为主导物质生产的主流,过度包装,奢侈消费,好大喜功给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生态文明的技术观认为,技术的发展应是有节制和有节奏的,即使是没有明显技术风险的技术发展也不是越快越好;技术发展不应该导致人类物质需求频繁更替,也不应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可以轻易掠夺性使用;我们在肯定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对人类需求满足和社会发展正面的加速作用的同时,亦需要理性评估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对生态环境及资源消耗方面负的“加速”作用;单靠技术解决不了当前人类发展上所有的问题,必须寻求技术以外的解决途径;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须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基本理念相一致,环境友好型技术应成为技术发展和进步的主导方向;技术一方面促进资源的节约使用,另一方面技术的消费导向作用应克制,生产导向作用应增加,不应成为物质需求更替的推动力;技术应促进资源生产率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物质投入减少,以及产品附加增值功能和效用的不断提升;技术是有伦理倾向的,必须重视对技术生态伦理价值的研究。
  
  与此相对应的需求观则主张: = 1 \* GB2 ⑴人类“生产需求”之外的物质需求(包括以物质财产占有方式体现的精神需求)的增长应当是有节制的和有节奏的,不应继续持有增长越快越好的认识和追求; = 2 \* GB2 ⑵人类需求结构的变化也应是有节奏和有节制的; = 3 \* GB2 ⑶随着技术的进步,“物质需求”在需求结构中比例应逐渐下降,非物质消费需求比重应逐步上升。
  
  (三)生态文明的消费观
  
  传统社会的消费者是没有生态道德约束的,消费者对于自己购买、控制的商品进行使用、消费、处置,仅受一般社会道德的约束,消费水平、消费偏好和消费行为的选择不受生态价值的限制和抑制。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消费者则被赋予生态道德层面的义务。生态文明的消费观主张:⑴人类的消费参与了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其消费只是生态系统、物流和信息流中的组成部分;⑵人的消费行为是有道德倾向的,其强度和规模应限制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⑶消费应建立在“生存需求”和“基本需求”之上,非基本需求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应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和强度;⑷生态文明的消费应推行“环境友好型”消费,其基本要求是使用对生态环境有利的产品,抵制和排斥过度包装、一次性等“环境不友好型”消费品,抵制和排斥与消费相关的“环境不友好型”行为;⑸在人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性消费比重应逐步降低,非物质性消费和观念性消费比重应逐步增加;⑹社会应建立生活消费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评估制度和标识制度,以此形成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价值约束,引导消费者从消费能力、消费取向、消费风险等方面确定消费偏好和消费行为选择。消费者应在坚持以自己的消费偏好来确定自己的消费。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