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环境问题的制度意识成因解读

  
  总之,就环境问题的成因而言,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么几点:第一,当下的环境问题仍是局部性的,而非整体性、全局性,已经影响到人类的整体生存。即使影响范围冲破了地区的限制,那么也致使局部的扩善而言。当然,在治理上需要全人类密切配合,共同承担,但这不影响我们对其成因的分析和解读。第二,环境问题与工业化生产联系密切,但并不是说存在必然的联系,前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时期,也存在环境问题。那么,何谓真正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呢?作为一个已经虽然尚未影响到人类总体生存,但却已影响我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需要我们全人类都加以关注和进行密切配合治理的问题,其真正的成因又何在呢?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这么一点:环境问题的本质成因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的不恰当活动超出了这一局部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具体细读,可以得出这么几点:第一,这意味着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工业化、与整体性无关。环境问题的生成总是以局部环境恶化为肇始,而这爆发,并不一定是工业化所引起的;第二,其成因是不恰当活动所致。如果是恰当活动,是可以避免的。这就涉及到意识问题了。在对环境进行整治初期,人们还尚未意识到环境治理是综合性工程,仅把环境停留在一个技术性成因来考虑,而较少考量制度性因素。环境问题并不是如部分学者所认为的是技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的恶”,是工业化生产所带来的必然排污。诚然,工厂生产、人类生活,尤其是部分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工、制药、火电等企业,必然会带来排污和耗能,但如果在一个地区的环境的总体承载能力之内,其生产、运作,并不会影响到人类和环境的持续发展能力,并不能造成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也不会生成环境问题。所以说,环境问题本质上是人类不恰当的活动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人的问题。第三,环境问题的成因是超出了局部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后形成的。这就是意味着,在这一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内,企业生产、人类生活是可以消耗资源、排放废物的。而不是说不污染、不生产。
  
  行文至此,思维敏捷的读者可能就会产生这么一个诘问:你在批判环境问题是工业化必然带来的,是工业化后的问题,并且已是人类整体性困境、人类已不能生产、生活的观点的时候,你自己的结论依然是环境问题依然是人的问题,只不过把环境问题的成因的时间点拉长、地域性缩小而已。但却忽略了一个环境破坏问题也可能诚然由于自然地理原因而引起。必然说,地震、海啸,甚至天外彗星撞击地球,其产生的危害性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并不比人类的环境破坏行为弱。笔者要指出的是,这些读者对环境问题和环境破坏问题两者的概念产生了混淆。环境问题本质上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得到破坏,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产生了阻碍所致,也就是说其发出点和归宿点都是人,都是人与环境的关系;而环境破坏问题则是环境遭到破坏的程度的描述和成因的分析,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环境,人是环境破坏的重要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笔者在前文讨论当下对环境问题成因的不当解读和对环境问题生存的自我理解上。都是以这一标准来界定环境问题,即环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脱离人,空谈环境,不为本文讨论对象。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