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和谐共建中农民环境权益保护问题探析
刘中梅
【摘要】我国农村工业化脚步正在加快,农村环境问题开始凸现,城乡和谐共建是实现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为打破城乡二元化结构形成的农民弱势群体身份,针对我国农村环境存在问题,探讨农民环境权益保护的多元路径以期推动城乡共建中农民环境权益的保护。
【关键词】城乡共建;农村环境;农民环境权益
【全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自然资源环境污染问题相伴而生。在我国环境集中治理的二十多年,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在城市环境保护力度日益加大,居民生活环境有所改观。与此同时,反观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农村表现的尤为明显。农业和农村的环境污染不仅带来了巨额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一些农村地区的的生态和生活环境,对农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9亿农民赖以生存的农村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近年来城乡和谐共建进程在加快,农村环境治理、环境权益意识的提高和环境权益的保护成为关注的热点。
一、城乡共建背景下农民环境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一)城乡建设中农村环境问题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迅速增加,但与城市相对规范的规划、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相比,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在这些方面明显落后,随着“农村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乡镇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逐年增加。绝大部分城镇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道,成为农村内河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大多数村镇没有无害化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被随意抛弃在河塘或低洼地,不仅影响城镇卫生,而且造成河流淤积,污染水体。随着农药、化肥以及地膜等大量的采用,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敲响了生态灾难的警钟。农业面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据报道,累积于饮用水源特别是井水中的化肥氮磷和农药对至少13个省份、数以百万计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近20年来,我国农用塑料使用量猛增,特别是地膜的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目前平均每年有45万吨地膜残留于土壤中。由于农膜很难降解,影响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造成粮食减产。导致农村环境污染的因素众多,大批工业项目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农村急于发展经济而不择手段,尤其是乡镇企业发展迅猛且污染严重;长期以来对农村环境状况的监管失控,环境治理破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