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宋代笔记与版权法研究

  
  周煇在其《清波杂志》的《自序》中也说道:

  
  煇早侍先生长者,与聆前言往行,有可传者。岁晚遗忘,十不二三,暇日因笔之。非曰著述,长夏无所用心,贤于博弈云尔。时居都下清波门,目为《清波杂志》。[14]

  
  不过,唯因其杂,方得其实。历代笔记往往记录了作家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心得,……本身具有亲历性和体验性特征,因此往往具有回忆和纪实色彩。[15]作为研究资料,它在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都有不小的意义。

  
  宋代笔记,就其数量和成就而言,都堪称历代笔记之最。人们所熟知的古代笔记中,往往一说起来,都是宋人的作品。比如,《老学庵笔记》(陆游)、《归田录》(欧阳修)、《渑水燕谈录》(王闢之)、《梦溪笔谈》(沈括)、《容斋随笔》(洪迈),等等等等。宋代笔记按其内容可分为三类:小说故事类——志怪传奇与杂俎,历史琐闻类——《涑水记闻》、《归田录》、《渑水燕谈录》,以及考据辨证类——《梦溪笔谈》、《容斋随笔》、《困学纪闻》[16]。本文所言宋代笔记,乃指历史琐闻类和考据辨证类方面的笔记。同时,本文所援引的基本上都是宋人所作的笔记,不包括后人谈宋代轶闻的笔记体著作。并且,宋代笔记还必须记载宋代的事迹。象宋人王谠的著名笔记《唐语林》,尽管里面有很多版权法研究资料,但是,由于其所言皆唐朝之事,故忍痛割爱了。

  
  (三)

  
  宋代的文化非常发达,这是人所共知的。那么在发达的背后,肯定有其行之有效的文化制度和民间文化活动的良好习俗。这些,正是我们今天所缺乏的,是最可宝贵的遗产。而所有这些制度和风俗方面的记载及时人的感受和社会效果,可望在宋代笔记中得到直观的了解。

  
  1、王朝的文化政策

  
  宋代是一个非常尊重知识和优待知识分子、十分重视文教事业建设的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始终执行“重文轻武”亦即“兴文教,抑武事”的方针政策。宋太祖曾立誓碑,内容之一就是誓不诛戮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两宋三百余年间,历朝皇帝也确实极少直接下令处死过士大夫知识分子。至于俸禄之厚,赏赐之多,前代也无法比拟,这在《宋史·职官志·俸禄制》中有著非常具体的记载,所谓“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赵翼《廿二史札记·宋制禄之厚》),确非夸大之辞。[17]

  
  据《续资治通鉴·宋纪》载:太宗淳化二年(九九一)冬,十月

  
  辛巳,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续《翰林志》二卷以献,帝嘉之,赐诗二章,御笔批云:“诗意美卿居清华之地也。”易简愿以所赐诗刻石,帝复以真、草、行三体书共其诗,刻以遍赐近臣。又飞白书“玉堂之署”四大字,令中书召易简付之榜于厅额。帝曰:“此永为翰林中美事。”易简曰:“自有翰林,未有如今日之荣也。”帝尝夜幸玉堂,易简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窗格引烛入照之,窗格上有火燃处,后不更易,以为玉堂盛事。[18]

  
  由此,宋王朝对知识分子的尊宠可见一斑。

  
  学而优能仕,入仕则可以获得很高的俸禄。宋代官员俸禄甚优,以至于许多士大夫得以家蓄歌伎,享受声色之乐。《曲洧旧闻》“宋子京修唐书大雪与诸姬拥炉”条载——

  
  宋子京修《唐书》,尝一日,逢大雪,添帟幕,燃椽烛一,秉烛二,左右炽碳两巨鑪,诸姬环侍。方磨墨濡毫,以澄心堂纸草某人传,未成,顾诸姬曰:“汝辈俱曾在人家,曾见主人如此否?可谓清矣。”皆曰:“实无有也。”其间一人来自宗子家,子京曰:“汝太尉遇此天气,亦复如何?”对曰:“只是拥炉命歌舞,间以杂剧,引满大醉而已,如何比得内翰?”[19]

  
  文中的宋子京即宋祁,为《新唐书》的作者之一,由此条笔记可以看出他生活的优裕。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