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美国法下的方法专利迷雾

  
  (一)新的知识产权秩序的影响旧的知识产权体系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美国最高法院决定授予[43]基因变异的细菌专利;二是美国立法[44]鼓励大学申请以及商业化公共资金支持的科研成果。[45]不久以后,专利保护延伸到软件程序,整个动植物,现在甚至可以对节省个人所得税的方法授予专利。其他地方,如日本与欧洲,希望从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繁荣中获得收益,使其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美国的一致。[46]而旧的知识产权体系发展的顶峰是1994年TRIPS协议的建立。

  
  旧的国际知识产权体系瓦解肇始于1998年,当年39家跨国公司起诉南非政府,他们认为南非政府为抗击艾滋病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从其他地方进口药品的行为违法。他们认为知识产权对于促进抗击艾滋病以及其他疾病的药品的研发与生产具有关键作用。而艾滋病活动家以及中低收入国家的联合反击动摇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基础,同时让人们怀疑知识产权制度是否已经远离其设立的最初目的。

  
  旧的知识产权制度忽视技术的分享、交易,夸大了专利的重要性。因而,旧的知识产权的终结成为必然。U.S.C显然意识到这些潜在的变革,改变了其原有的政策路径,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了重大的变革。2009年这些变革在还可能继续。对于知识产权人来说,2009年可能将是糟糕的一年,许多知识产权专家估计,2009年美国法院将继续消减专利权人的权利。[47]

  
  (二)扩张的方法专利判定阻碍了技术进步与竞争据OECD科学与技术政策委员会于2003年6月发表的报告《美国、日本与欧洲近年来专利制度趋势概览》指出,过去的二十多年,专利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专利权得到强化,其结果导致更多的发明获得专利保护,法院对于专利权无效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专利权人享有更宽泛的权利等。[48]然而,在该报告发表后不久,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于当年10月公布了名为《促进创新:竞争与专利法律政策的适当平衡》的报告。该报告开始对美国先前过度偏向于专利权人保护的做法进行了反思,对美国知识产权政策特别是专利政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该报告认为,竞争机制和专利保护机制都能对创新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其各自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使两者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如果对其中一个方面的政策规则的诠释和应用产生偏差,就会损害另一种政策的效力。

  
  这种反思结果就是CAFC与U.S.C通过了一系列判例收紧了专利权人的权利,对专利权施加了更多限制,如Ebay案[49]判决结果使专利权人请求法院发布永久性禁令的要求更加严格;Teleflex案[50]提高了专利授予的门槛,对创造性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能使专利质量大为提高;Bilski案对方法专利的可专利性进行了限制;Merck KGaA 案[51]扩张了临床实验研究豁免范围;Quanta 案明确方法专利也适用于权利穷竭原则。USPTO在2007-2012年专利工作规划中提出未来五年专利工作的第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提高专利质量和时效。为了提高专利质量,USPTO甚至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允许公众向申请中的专利提交在先技术。[52]

  
  然而,在国内采取紧缩的方法专利策略时,在国际上确不断强化专利的保护,要求其他国家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保护美国的专利技术。为了保护其海外技术资产,甚至不惜冒违反国际义务的风险,对方法专利采取双轨的侵权判定方法,Kinik案就是这一现象的表征。

【作者简介】
曹阳,男,四川仪陇人,上海政法学院教师。
【注释】 In re Bilski, No. 07-1130(Fed. Cir. Oct. 30, 2008) (en banc)
美国参议院在专利法立法相关议案的报告中明确指出,1789年专利法草案借鉴了英国专利局的相关做法。美国1793年专利法立法期间有效的英国专利法为《垄断法》。Senate Committee Report Accompanying Proposed Amendments to H.R. 41, reprinted in Proceedings in Congress During the Years 1789 & 1790 Relating to the First Patent & Copyright Laws, 22 J. Pat. Off.
Blisk案中DYK与LINN法官的意见
Prager,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Foundation of American Patent Law, 5 Am.J. Legal Hist. at 313.Prager认为英国垄断法无涉专利功能、专利披露、专利程序,该法仅仅指向专利滥用。
Diamond v. Diehr, 450 U.S. 175, 182-84(1981)
Flook,437 U.S. at 588-89.
Parker v. Flook, 437 U.S. 584, 589 (1978); see also Diamond v. Diehr, 450 U.S. 175, 183 (1981)
State Street Bank & Trust Co. v. Signature Financial Group, Inc., 149 F. 3d 1368 (Fed. Cir. 1998)
AT&T Corp.v. Excel Communications, Inc., 172 F.3d 1352 (Fed. Cir. 1999)
Blisi案Mayer法官的意见。
In re Abele, 684 F.2d at 905-07.
Flook, 437 U.S. at 594.
431 F.2d 882 (CCPA 1970)
575 F.2d 872 (CCPA 1978)
No. 2003-2008,2004 W.L. 3561262(Bd. Pat. App & Interf. 2004).
John Thomas, The Patenting of the Liberal Professions, 40 B.C. L. Rev. 1139, 1167 (1999).
Jacob Bigelow, Elements of Technology v (1829).
Examination Guidelines for Computer-Related Inventions, 61 FR 7478, 7479 n.7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U.S. Patent No. 3,418,999 (issued Dec. 1968).
437 U.S. 584 (1978)
409 U.S. 63 (1972)
Bilski案法官Mayer的不同意见。
Bilski案注19。
汉斯·高得、克里斯·阿贝尔特、王志伟:《欧洲专利公约指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版,第346页。
RPC 561.
RPC 608.
T258/03
O/030/04,O/031/04
T1173/97-Computer program/IBM (OJ EPO 10/1999,609)
Kinik Co. v. International Trade Com''n., 362 F.3d 1359(Fed.Cir.2004).
231 F.3d 1325, 1330 (Fed. Cir. 2000).
Wayne W. Herrington, George W. Thomps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Laws, Oceana Publications, Inc, 2002, page 11.
Anne Elise Herold Li, Note, Is the Federal Circuit Affecting U.S. Treaties? The ITC, § 271(g), GATT/TRIPS & the Kinik Decision, 16 Fordham Intell. Prop. Media & Ent. L.J. 601(Winter 2006).
Quanta Computer, Inc. v. LG Electronics, Inc., 128 S.Ct. 2109
750 F.2d 903, 924 (Fed. Cir. 1984)
Glass Equipment Development, Inc. v. Besten, Inc., 174 F.3d 1337 (Fed. Cir. 1999)
Stukenborg v. United States, 372 F.2d 498, 504, 153 USPQ 292, 297 (Ct.Cl.1967)
United States v. Univis Lens Co., 316 U.S.241(1942).
万琦:《美国专利权用尽原则若干问题研究》,《知识产权》 2008年6期。
吴汉东:《知识产权本质的多维度解读》,《中国法学》2006年第5期。
曹阳:《专利的非显而易见性判断—对美国最高法院Teleflex案判决的解析》,《北方法学》2008年2期。
Diamond v. Chakrabarty (1980) 447 U.S. 303.
Dayh-Dole ACT, P.L.No.96-517 (1980).
Toward a New Era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rom Confrontation to Negotiation, prepared by The Innovation Partnership, 9 Sep,2008.
E. Richard Gold & Alain Gallochat, The European Biotech Directive: Past as Prologue, (2001) 7 European Law Journal 331 at 332.
Steven Seidenberg, The Year Ahead: IP Owners Face Tough Legal Issues In United States In 2009,http://www.ip-watch.org/weblog/2009/01/30/ip-owners-face-tough-legal-issues-in-united-states-in-year-ahead/
[48
>''); Overview of Recent Trends in Patent Regimes in U.S, Japan and Europe prepared by OECD, June 2003.
Ebay Inc v. MercExchange, L.L.C. (2006) 547 U.S. 388
KSR v. Teleflex (2007) 550 U.S. XXX,127 S. Ct.1727
Merck KGaA v. Integra Lifesciences I, Ltd., et al., (2005) 545 U.S. 193 这就是所谓的Peer to Invent项目。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