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的经济分析
廖建求
【摘要】环境法的“经济化”趋势注定了经济政策、经济手段及市场机制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农村环境问题可以从外部性、可持续发展及公共物品等经济角度加以解释。相应地,政府管制、环境税、许可证、产权交易市场、责任条款是农村环境保护的经济方式。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经济分析
【全文】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里约宣言》与《21世纪议程》,这两个文本均对环境保护中的经济方法进行了强调。如《里约宣言》指出:“考虑到污染者原则上应承担污染费用的观点,国家当局应该努力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利用经济手段,并且适当地照顾到公众利益,而不歪曲国际贸易和投资”;《21世纪议程》也指出:“需要作出适当努力,更有效和更广泛地使用经济手段”,“各国政府应考虑逐步积累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的经验……以建立经济手段、直接管制手段和自愿手段的有效组合”。在这两个国际文本的指导下,各国纷纷将经济政策、经济手段、市场机制置于环境保护法之中,于是出现了环境法的“经济化”趋势。我国环境法中的经济政策、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在解决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发挥了极大的功能作用。农村环境资源有效利用与保护方面的法制建设正处建构之中,必须对农村环境问题的经济理论和农村环境保护的经济途径加以基本的认知。
一、农村环境的经济解读
(一)作为外部性的农村环境问题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是一个经济问题,企业的环境破坏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的经济利益或利润所决定。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是指被排除在市场作用机制之外的经济活动的副产品或副作用。也就是说,外在性一般发生在一个经济人或一个公司利益的获得是通过他人承担必要的成本的情况。例如,假设一条河的沿岸存在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一个位于上游并且从事钢铁的生产而将污水排入河中,另一个位于河的下游以河水为生活用水。在没有行为矫正机制时,钢铁企业不会把污染后的河流治理成本当作生产成本。
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两个方面。外部经济性又称为正面的、积极的或有益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性,又称为负面的、消极的、有害的外部性。前者如私人购买的美丽住宅就为人们提供了赏心悦目的居住环境;后者如农民在耕作过程中过度农药、化肥而生产出不符合绿色食品标准或者使农地过度适用而带来的肥力下降。另外一种外部性是金钱外部性。一般来说,金钱外部性是由市场缺少某种资源的供给所引起过高的价格而造成,比如政府搬迁到另外的地方而使该地的房价或者房租价格提高。农村环境污染不是通过高价格来传递的,因而它不是金钱外部性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