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帮助它们实现减排目标,这也是国际合作原则的应有之意。作为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国际合作原则要求各国不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上有何差异,均有义务在国际关系的各个方面彼此合作。气候问题的形成并非是由某个国家单独造成的,而对气候变化的治理也是单独一个国家所无法胜任的。在关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问题上,世界各国应该本着合作互助的原则,切实有效地推进各个国家都能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领域里共同发展。
四、关于“绿色发展”的几点建议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初步共识后,于延期一天之后的19日正式闭幕。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更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让“绿色发展”再一次成为全球聚焦的热点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将“绿色复苏”融入今后的经济发展之中,如何把握环境问题带给我们的发展契机,该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首先,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国际环境保护创造一个共同的市场。其中,各国应对近几年迅速崛起的碳交易制度[2]引起充分的重视,并力争在这种新兴的市场交易体系下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在清洁能源还未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的今天,各国应大力借助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在广泛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努力降低本国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将本国实际排放额低于碳排放指标分配的“节约量” ,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并接受市场机制的调控和监督,这将有助于一国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走向低碳经济。同时,也有助于一国增加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发言权甚至掌握低碳经济下的货币主导权。除此之外,世界范围内各国所开发研制出来的各种环保产品、先进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技术也应面向市场流通,做到全球范围内资源成果的流通和共享,各国应坚决杜绝闭门造车、固步自封、拒绝交流与合作的现象发生。
其次,世界各国应将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之中,并给予充分的政策、资金、技术和人力支持。如今,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气候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的关注,低碳经济将在未来的几年内逐渐成为引导世界经济发展的龙头,它也会成为人类应对气候、环境、能源安全挑战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也迎合了广大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随着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在以低碳经济为主导模式的发展轨道之下,发展中国家可以逐渐摆脱对高碳能源的过分依赖,推广清洁生产,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模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倡导低碳经济,也会引起一场能源的革命,届时,谁拥有发达的低碳技术,谁研制开发出清洁新能源,谁就会在这场革命中占据制高点,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增大话语权,甚至在未来以“碳货币”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拥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