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担当

  

  自诉担当的法定原因。综合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规定,我们认为,应在刑诉法中直接列明自诉担当的法定原因,这些原因至少应当包括:案件涉及国家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自诉人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到庭不作陈述,案件不宜按撤回自诉处理的;自诉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继续诉讼的;自诉人于辩论终结前丧失行为能力或死亡,又无其他代理人继续代行诉讼的。


  

  自诉担当的启动。为了避免自诉担当沦为检察机关随意干预自诉案件的借口,立法应当考虑规定法院在程序启动中的作用,即法院认为应由检察机关来接管追诉犯罪的,由法院通知检察机关,并将卷宗移交检察机关,检察机关无权直接从自诉人手中接管自诉。当然,检察机关担当自诉后,原来的自诉程序随之终结,程序性质转为公诉,此后是否继续诉讼以及如何继续诉讼,理应由检察机关自行决定。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检察机关担当自诉后,程序由自诉转为公诉。此后,被害人的意志如何体现,比如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在检察机关接管自诉后判决作出前恢复了行为能力,并希望与被告人和解或撤诉,这些意图能否在公诉程序中实现。如果能,该怎样实现?如果不能,可否通过其他途径实现


  

  我们认为,若案件因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而被检察机关接管,此时该案件与一般公诉案件没有区别,被害人的意志只能通过检察机关的公诉活动来实现,其无权就刑事责任问题与被告人自行和解。在单纯为了被害人利益由检察机关担当自诉的案件中,虽然程序性质已转为了公诉,但毕竟案件还是特定轻罪案件,即使被害人的利益与国家追诉犯罪的整体利益表面上存在矛盾,二者也并非势不两立。此时,若将该案完全等同于一般公诉案件,不考虑被害人的意志似乎也显失公平。特别是在被害人希望与被告人和解或撤诉时,检察机关违背被害人意志追诉到底的意义实在不大。一方面,这与当初检察机关担当自诉以维护被害人利益、弥补被害人能力不足的初衷不符;另一方面,也与诉讼经济原则相悖。所以,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其他配套的制度设计,确保被害人意志得以体现,比如,在被害人与被告人就赔偿问题达成和解后,检察机关可以撤回起诉,或通过量刑建议,请求法庭对被告人作出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作者简介】
吴卫军,电子科技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法学博士。
【注释】吴卫军:《我国刑事自诉制度的反思与重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25-26页。
笔者在西部某省会城市调研时发现,2000年至今该市没有一起检察机关根据《刑法》第98条之规定提起公诉的案件。
克劳思?罗科信:《刑事诉讼法(第24版)》,吴丽琪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82页。
《德国刑事诉讼法典》,李昌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8页。
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版,第31页。
陈朴生:《刑事诉讼法实务(新增版)》,中国台北海天印刷厂有限公司1981版,第388页。
虽然,德国自诉制度一开始是为防范检察官违反起诉法定原则、罔顾被害人利益而擅权不起诉设置的。但后来,这个目的已经经由另外一项制度——强制起诉制度得以实现。因此,目前德国自诉制度防范检察官擅权的功能已大大弱化。
王新环:《公诉权原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7页。
郝银钟:《刑事公诉权原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53页。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