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将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原状和消除影响等方式作为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将有违民事责任之功能。在大陆法系,依通说,民事责任为债的一般担保方式。损害赔偿属于债的一般担保,名副其实。但停止侵害请求权、排除妨碍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物的返还请求权根本起不到一般担保的作用,可见,把它们作为民事责任的方式不合民事责任的质的规定性。[25]
其六,将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恢复原状,消除影响等方式作为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因债权平等性之要求,将有损受害人之权益。“侵权责任的方式,在大陆法系,属于债权的范畴。而债权以平等性为原则,若未附加上担保物权或者基于立法政策的考虑予以特别规定,则无优先性。物的返还请求权作为物上请求权,呈现出优先的效力,物权人优先获得物的返还,受到有力的保护。与此相反,把返还财产作为责任方式,反倒使物权人处于与其他债权人平等的地位,尤其在占有物之人进入破产程序的情况下,物权人不能优先于其他债权人取回其所有物,只能按比例受偿,从而使物权名存实亡。即使是停止侵害请求权、排除碍请求权、妨害预防请求权,作为绝对权请求权,与物权、人格权、知识产权密切联系在一起,它们的法律地位由物权、人格权、知识产权的法律地位决定,也比它们从物权、人格权、知识产权区分割出来,作为责任的方式,以债的身份出现,更有利于绝对权人。” [26]
【作者简介】
曹险峰,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
【注释】周枏.罗马法原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P781-783
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P402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P41
王利明.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侵权行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P7
刘清波.民法概论.台湾:台湾开明书店,1979.P225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P59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P7
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p2
王家福.民法债权.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P411-412
王家福.民法债权.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P411-412
徐爱国.英美侵权行为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P2
李仁玉.比较侵权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P5-6
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P24
《
民法通则》第
134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修理、重作、更换;(七)赔偿损失;(八)支付违约金;(九)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十)赔礼道歉。
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26页。杨立新:《侵权法论》(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12页。
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P165
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P24
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P29
张农荣.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及侵权责任构成辩正.电子知识产权,2000,(6).
如,“侵权损害赔偿,以可予赔偿的‘损害’为前提,因此,损害事实的存在是侵权赔偿责任不可欠缺的条件。”“损害的特定,一是具有可确定性……。”(参见刘士国:《现代侵权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64页。)“损害事实作为确定责任的一个因素,是侵权责任构成的前提……损害赔偿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以过错为要件,但必须遵循‘无损害、无赔偿’的准则,以损害事实的存在为基础……可见,侵权损害赔偿之债必须以损害事实的存在为前提。”“损害的确定性是对因果关系和过错的判断的前提,不能确定的损害不得视为损害。损害的确定性包括:第一,损害是已经发生的事实。……第二,损害是真实存在的……损害的确定性,是指损害事实在客观上能够认定。”(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版,第138-139页。王利明、杨立新编著:《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第55-57页。)“损害事实是指一定的行为致使权利主体的人身权、财产权受到侵害,并造成财产利益和非财产利益的减少或灭失的客观事实。”(参见杨立新:《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司法实务》,新时代出版社1993年版,第38页。)“侵权行为的成立须以发生现实损害为必要。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受有实际损害为成立要件,若绝无损害亦无赔偿之可言。”(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182-183页。)
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P139
王明锁.物上请求权与物权的民法保护机制.中国法学,2003,(1).P63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7页。
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P15
崔建远.绝对权请求权抑或侵权责任方式.法学,2002,(11).P41
崔建远.绝对权请求权抑或侵权责任方式.法学,2002,(11).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