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样的不准确、不精练对于普通作者来说,也无伤大雅,也算不得什么病句。但是,阁下是一个经常编教材、经常讲写作课的语言学博士生导师,在自己发迹的城市,在孔孟的故乡,在山东省最著名的晚报上发表文章,是为海子辩护的,又是针对“老兄”级人物刘大生的,多推敲推敲还是应该的。
小老弟呀,知道“推敲”这个东东吗?它不是法学家发明的,更不是你的“老兄”刘大生发明的,而是你们文学家发明的,是诗人发明的。记住它,使用它,不会妨碍你的写作,更不会危害你的生命。
赵:只是我谈到查海生时,必定要提一下刘大生;
答:“只是”改为“当然”更好。
赵:或者是因为刘大生,我才讲到了查海生。
答:如果结合上一句的“必定”,“或者是因为”就应当改为“正是因为”;如果不考虑上一句的“必定”,而用不肯定的语气说话,“或者”也应当改为“也许”,最起码要改为“或许”,那才通顺。你真的不懂“或者”和“也许”的不同用法?
赵:也以自杀结束生命的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1932-1963)说过:“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这句话是很适合海子的,但我却由此也会想到刘大生的那篇评论。
答:“很适合”不够通,因为:99%是很,80%也是很,“很适合”毕竟不是完全适合,毕竟还有疑问,改为“当然适合”或“完全合适”才没有疑问,才符合你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但”、“却”二字完全多余,浪费版面。
赵:刘先生本来可能是想把海子的诗批倒斗臭的,
答:刘大生既然懂得病句走大运的道理,就不会“想把”任何病句“批倒批臭”。拙作既没有哪个目的,更没有哪个威力,阁下其实是虚惊一场。放心吧,既然病句走大运,既然你的病句也挺多,你就可以继续安安稳稳地当你的博导,我包你平安无事。如果有事,我就请你喝酒,喝茅台酒,如何?只是请求你不要使用病句为海子的病句辩护,因为这样的辩护会让大运走过了头,效果不好。
赵:但它却不但没有死掉,反而在我和一些读者的心目中复活了。这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答:“但”“却”二字,有一即可,两字同用,不仅重复浪费,而且结巴拗口。
你在前面披露,从90年代初开始,海子许多诗句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直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你还能背诵,说明海子的诗在你的心中并没有死过,那么,这里的“复活”何从谈起?病句,还是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