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假毒针刺人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高翼飞;高爽
【全文】
8月20日以来,陆续有部分乌鲁木齐市民在公共场所被针状物刺伤,引发了群众的恐慌和不满。由于此类案件的频繁发生,犯罪分子的卑鄙行径引起了乌鲁木齐市各族群众的极大愤慨,9月2日少数地方又发生“针扎事件”,引发3日大规模的群众聚集游行,受害人及部分汉族群众对实施针扎行为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围殴,造成数人死亡、受伤。该事件被认为.是“7·5事件”的延续。
为依法严厉打击针刺伤害群众等犯罪活动,保护群众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于9月6日联合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针刺伤害群众等犯罪活动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说:“对使用有毒害性物质的注射器或吸食毒品后废弃的注射器扎刺他人的,以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依法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对使用无毒害性物质的注射器扎刺、喷射他人的,以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造成群众恐慌等严重后果的,依法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大头针等其他针状物扎刺无辜群众,制造恐怖气氛的,依照
刑法规定,以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论处。……”笔者认为,该《通告》的内容并不完全准确。
所谓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该罪是《
刑法修正案(三)》在对1997年
刑法第
114条、第
115条规定的投毒罪修改而成的。该罪的客观方面要求:(1)必须有投放行为。“投放”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放置、掺入、涂抹、滴灌、喷洒、搅拌、注射、溶解等物理和化学的方法(2)。行为人投放的必须是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包括危险气体、液体、固体。毒害性物质,即通常所说的毒药,指含有毒质毒素、具有毒害作用、能够导致机体死亡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如砒霜、氰化钾及各种剧毒农药等;放射性物质,是指能够引发人体损伤甚至死亡的放射线辐射物质,包括核材料以及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等放射性药品等;传染病病原体,是指能够侵入人体并引发各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的菌种、毒种等。(3)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必须足以危害公共安全,这就要求投放的物理空间为公共场所或者能够为不特定多数人接触到的地方。比如,在供多人取水的公用饮水井里或多人取用的食物理投放毒药、毒剂;在公交车的座椅、电梯扶手上涂抹毒粉、毒液;在地铁站里释放沙林毒气;将传染病病原体释放于一定多人活动的场所;将有较强放射性、辐射性危害的金属物质隐藏于某个公共空间;等等。但是,故意使用危险物质杀害、伤害特定的个人或者特定的牲畜的,则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比如,在某人专用的餐具、炊具、水杯、洗漱用品及其他私人器物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则不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再如,毒害他人耕畜的行为,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毒杀他人饲养的宠物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等等。对于毒害某一家的几口人的行为,由于并不是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也不能认定为是投放危险物质罪,而是构成故意杀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