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环保行业的知识产权诉讼看,美国专利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第一,缺乏更加开放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制度,权利人不能对外围技术贡献实施快速、广泛的专利覆盖,因此往往诉诸过于苛刻的合同保护、商业秘密
刑法保护,对离职雇员和商业伙伴的打击过于残酷。
第二,缺乏与中国类似的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制度,权利人对开创性发明和设计的公开文献举证工作难度较大,往往把大量公知技术和实验数据纳入保密、专有信息保护合约,容易使雇员成为“合约奴隶”,丧失就业自由、研究自由、发表自由。
第三,美国的专利无效纠纷,缺乏中国特色的循环诉讼、大合议庭制度,因此定案速度快,对专利性的综合审查能力不足,专利无效纠纷一旦草率定案,其对整个行业有巨大杀伤力。
二、我国环保行业的三大案件
在知识产权领域,我国法院近期审理了三组环保大案:
(一)中国商业秘密第一大案
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天公司)离职的6名核心员工,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苏州联氟公司,其中杜国浩化名徐沛阳任总经理,翟洪达化名李世杰任生产部经理,王文良化名王东方任董事长,尤来方化名应明任总工程师,韩箴贤化名韩信玉任质检部经理,戴国桥化名钟雨农任内贸部经理。联氟公司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个多亿。日前,6名刑事诉讼被告人除一人在逃外,其余5人分别被判处三年半以下有期徒刑,除没收违法所得外,还被判处罚金。
该案,号称建国以来最大商业秘密纠纷,其刑事侦查延续3年多,期间,在2004年7月,杜国浩、王文良、翟洪达等3人曾经联名致信中央领导,状告蓝天公司借用刑事手段打击科技人员,认为其技术属于自主创新,并非抄袭原雇主的技术。为澄清事实,2006年4月开始,《工人日报》、《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中国经济时报》、《文汇报》等媒体详细报道了案件。不过,确保蓝天公司胜诉的还是中国的专利制度:蓝天公司对核心工艺实施商业秘密保护,对外围产品和设备、产品等密集部署专利数十篇,对证明争议技术的真实归属和来源发挥了关键作用。
该案中,刑事案件被告人没有就相同知识产权问题受过行政、民事、刑事法律制裁,因此得以被判缓刑。刑事案件侦结后,2008年,各方当事人就两起关联民事纠纷,在杭州中级人民法院达成和解协议:苏州联氟公司、杜国浩、翟洪达、王文良、尤来方、韩箴贤、戴国桥同意向浙江蓝天公司支付补偿金人民币1900万元。总结教训,苏州联氟公司也启动了自主知识产权战略,决心发挥民营企业的体制优势,再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