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浅析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保护之完善

  
  其次,在理论上可能。其一,前文已经论证,反对公民成为违宪主体的理由并不能成立。其二,可以拟设“准违宪责任”的概念来解决相关理论的协调问题。但是笔者并不十分赞成把“公民”简单的归入现有违宪责任的主体范围内。一方面,现在的违宪责任的概念并不完全适合于公民,简单的化归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乱。另一方面,在现有的研究层面上,把公民简单的归为违宪责任的主体,缺乏必要的理论支点。因此,有必要另寻完全适合于公民成为违宪责任主体的理论支点——“准违宪责任”概念的提出,无疑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三、关于“准违宪责任”的基本构想

  
  (一)定义

  
  笔者认为这一概念可作出如下界定:所谓准违宪责任,就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因为侵害其他公民的宪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而应当承担的消极后果。

  
  为了使准违宪责任的概念在理论框架上更趋合理,兹对现有的违宪责任的定义作出如下调整:把违宪责任分为广义上的违宪责任和狭义上的违宪责任。广义上的违宪责任沿用现行违宪责任的定义,即宪法关系的主体违反宪法所应承担的责任。将狭义的违宪责任与国家公权力主体所造成的侵权责任相对应,即宪法意义上的国家公权力主体因侵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应承担的责任。相应的,把公民作为侵害基本权利的宪法关系主体的情形与准违宪责任对应。


  

  


  
  为论述方便,若无特殊说明,下文出现的“违宪责任”指的均是狭义的违宪责任。

  
  (二)准违宪责任的构成

  
  为了进一步明确准违宪责任的内涵和外延,不妨借用刑法学上的犯罪构成理论,从四个方面进行界定。

  
  首先,准违宪责任的主体,即违反宪法的相关规定而应该承担准违宪责任的公民或组织。准违宪责任的主体事实上就是违反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规定,侵犯了其他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应该承担准违宪责任的公民个人。但是公民和私主体的范围并不一致。根据民法的界定,私主体应该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那么在界定准违宪责任的主体的时候,仅仅狭义的理解为公民是否恰当呢?笔者认为,理论上,准违宪责任的主体范围和私主体的范围应该是一致的。首先,除公民外的其他私主体都是仿照公民主体资格的人格拟制,在性质上和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并无本质区别;其次,在实践中也的确出现了法人或其他组织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案件[12];最后,根据宪法条文,许多规定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条款都没有确认明确的行为主体,也就是说,把除公民外的其他私主体纳入准违宪责任的主体的范畴并不和现行宪法相悖。但是,由于准违宪责任相应的理论基础的稳定性还有待加强,故在提出概念之初,不宜把准违宪责任的主体的范围界定的过于宽泛。待到时机成熟之时,再采用完整的准违宪责任的主体范围亦为不迟。因此,目前还应采取狭义的解释为佳。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