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根据权利义务相对应的基本理论,公民违反
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就理应成为违宪主体。其一,权利义务的相对性是法理学的基本理论。学界一般把二者关系界定为“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缺一不可。[②]也有学者从其他角度对此加以论述:“权利和义务分离是一切剥削阶级社会两者关系的本质特点,反映了阶级压迫和不平等。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这就从根本上消灭了权利和义务分离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③]这是从反面论证了权利义务的不可分离性。也就是说,
宪法如果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了规范,就一定会对公民的基本义务同时作出规范。因此,倘若公民违背了
宪法基本义务,就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其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了违反
宪法义务的主体,即违宪的主体。[④]其二,有观点认为,我国宪法文本中有关公民
宪法义务可分为政治性义务和法律性义务。政治性义务往往规定的比较抽象,实践中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对公民的何种行为、活动属于违反这一义务的范畴进行具体界定和惩处。而当法律性义务要通过订立法律转化为法律义务时,“公民违反
宪法义务”的行为实质上转化成违法;若尚未转化,就应敦促立法机关进行立法,将
宪法问题转化为一般法律问题进行规制。[⑤]这种分类法是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不过关键性问题在于:如果立法机关出于种种原因,并未及时出台相关的法律,那么在该法律空白延续的期间,若出现相应的公民间基本权利的纠纷,应当如何给予救济?立法是一项神圣严肃且耗时耗力的审慎工作,相对于实践中的需求来说,往往具有滞后性。在我们无法期望立法机关能够提供及时且有效的法律支撑的前提下,是否就存在把作为上位法的
宪法直接引入解决公民间基本权利纠纷的领域的可能呢?事实证明,这不仅是可能的,更是必要的。其三,有观点认为,基本义务在价值上并不与基本权利处于同一的序列上,“与后者不同,前者并不具有可以构成宪法规范体系之核心内容的那种价值特征。”[⑥]我们承认在
宪法中,相对于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的确处于较高的位阶之上,这与
宪法“保证法律充分尊重个人的基本自由,避免它们以不必要的方式对个人权利产生过分负担”[⑦]的根本任务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虽然公民的基本义务处于相对较低的位阶,但这并不能够成为我们对基本义务“视而不见”的借口。倘若过分忽视基本义务,那么基本权利也势必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没有对于基本义务的规范,对基本权利的保障就无从谈起。其四,有学者得出“
宪法不应该规定公民基本义务”的结论[⑧],但事实上,现行
宪法已经对此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如《
宪法》第
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第
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等等。倘若公民违反了此类义务而侵害了他人的基本权利,就应当成为违宪主体,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