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和群体压力效应反映个体与群体之间依赖个性或群体规范相互影响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认识其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一方面是消极作用:1、从众效应和群体压力效应容易构建领域内不健康的亚文化情境,囿于群体的压力而曲解群体的价值取向,认为只有公关、行贿才是正常的、有效的商业手段。2、商业贿赂成为潜规则后,会引导人们形成对该领域的刻板印象,不利于公平竞争理念的树立。有报道称外国专家进驻中国首要选修的课程就是“关系学”,略嫌夸张但不失真实。3、从众和群体压力会迫使初次投标人接受既定的行业潜规则,加入到贿赂行为的行列,进一步扩散和恶化招投标的竞争环境。另外一方面是积极作用:1、建立起社会和相关机构监督管理机制后,以社会全方位和招投标自身独立机构多视角监督,使整个社会的公平竞争观上升到招投标的群体价值观,并会对个体行为起正面导向作用。2、目前的任务是重点处理招投标领域商业贿赂的大案要案,改变人们对贿标行为的结果认知,防止利益同盟成员间互相勾结、互相利用、互相隐瞒。
(四)增强自律意识和价值观的培养,抑制责任分散效应
招投标制度设立的初衷是公平竞争,但由于从业人员的公平竞争意识薄弱,外加制度的缺陷与规范的不完善都给领域内的商业贿赂行为提供了机会,甚至演变为行业内的潜规则。潜规则的出现也说明从业人员自律意识的降低和犯罪感的弱化。因此通过设立一系列商业竞争惩罚措施来唤起人们的犯罪感认知,通过完善招投标制度和法规体系,并促使各方参与人员将法规和道德内化为守法的意识和动力,增强对健康的公平竞争价值观的认同感,抑制责任分散效应对犯罪感的弱化作用。最终使招投标参与人员意识到,只有加强自律、公平竞争才能得到最大的期望结果。
综上,要彻底解决招投标领域内的商业贿赂的利益同盟现象,有必要研究利益同盟生成的心理机制和利益同盟对成员的心理影响功能,从心理预防的层面展开对商业贿赂犯罪群体网络的瓦解和打击,这样我们才能彻底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并构建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
【作者简介】
郑莉芳,四川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i] 苏宏章:利益论[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12,P21。
[ii]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P295。
[iii] 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P248。
[iv] 王社民:发挥市场在预防腐败中的基础性作用——透视绍兴市政府招投标统一平台,[J]中国监察,2004.10。
[v] 杨光:揭秘建筑业商业贿赂:招投标黑幕重重,[Z]中国证券网2006.4.16,
www.cs.com.cn/sylm/02/t20060416_9035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