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和“权力”的异同
卜安淳
【关键词】权;权力;power;权利
【全文】
当今中国社会“权力”泛滥,促使我们反复思考“权力”问题。在思考“权力”问题的过程,我们对“权力”与“权利”的区别大致是明确的。但“权力”本身是什么,“权力”与“权”有无异同,如何区分,我们一向并不太明白。
我对“权力”概念有过思考,基于对各类官员之滥用“权力”的担忧,我曾强调“权力”并不就是强力,或不仅仅是强力,认为即使国家赋予其机关一定的强力,即使国家机关赋予其官吏一定的强力,也是为了保障其在使国家社会动态平衡运作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我强调“权力”的另一面必然是“责任”,强调“权力源于责任,责任源于权力”,强调我有责任主要不是源于他人的权力,而恰恰是源于我有权力,正是我所拥有的权力决定了我相应地必须做或不做某事的责任的分析。(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44643&Type=mod)我自认为我的这种分析依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再深一步考虑,我感到“权力”和“权”两者不能区分,两个概念混淆,不仅导致了相关言语和话语的淆乱,而且导致了相关社会理念和社会制度的淆乱。
“权力”这个汉语词源于何处,现在很难考明。尽管学者们习惯于从古汉语中寻觅汉语词的源头,但严格说来,即使古代汉语中有“权力”这样的词语,也难说其表述的是类于今日汉语中“权力”词语所包含的义涵。今日汉语“权力”一词是译介西方power之类词语形成的。power的概念义涵,如用古代汉语词译介,准确点的话,应该选用“威势”一词。〔《史记·平准书》:“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史记索隐》:“谓乡曲豪富无官位,而以威势主断曲直,故曰武断也。”〕 将power译成“权力”应该是不恰当的,即便译成“势力”也要比译成“权力”好。但“权力”既已成词且广泛使用,我们也无需废弃。问题是我们使用“权力”一词时,要注意其与“权”一词的区别,更不能将“权力”与“权”相互混淆。
“权”原本可能是指常用以制做秤砣的一种树木〔《说文解字》:“权,黄华木。”〕,后来直接指称秤砣(称锤)。秤是中国的传统衡器,主要由秤杆和秤砣构成。秤杆名为衡,上有标示重量的刻度。秤砣名为权,与所称之物以杠杆原理保持秤杆之平衡。与天平不同,用秤称物时,物之重量无需以天平另一端之砝码的重量为据,而是以能保持秤杆平衡之秤砣位置离准星的距离为据(以刻度显示)。所以,所称物之重量不同,秤砣(权)对应于秤杆(衡)的位置也就不同。这就是说,称物之时,为保持秤杆之平衡必须移动秤砣,当秤砣使秤杆得以平衡时,其所处的秤杆位置上的刻度即标示出所称物的重量。所以,以秤称物的原理是秤砣移动而使秤杆平衡,即权变而衡平。所谓权衡就是指动态之中求取平衡。因此,“权”是指动态之中求取平衡的具体处置。〔《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权,称锤也,称物轻重而往来以取中者也。权而得中,是乃礼也。”〕 所以,“权”不是power,不是“威势”,不是“势力”,不是今日汉语中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