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大学教育开始的地方?

  
  最终,我们只能期冀学校教育。然我们的目光不能局限于学校教育,而且我们中学教育者不能局限于中学教育,应该将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放在一起考量或许更有针对力:中国的现代化已经不可能再仅仅具有中国因素的现代化,而是具有中、西因素的现代化[16],申言之,现在中国的学生要在社会中立足不仅仅需要具备中国传统的素质,还应该具备西方可以在中国社会扎根的一些技术、文化,特别是现代化的科技。要达致这种状态,首先要分清楚什么时间、阶段学习哪些,不能学习哪些,循序渐进,方能有得,否则就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

  
  前已言,中国传统教育更多的是道德型教育(这往往需要一生的时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更需要分阶段),现代西方教育主要是知识技术型教育(这往往会在大学时才开始的,但是中学阶段的基础也是必须的,主要是物理、化学、数学等)。现在我们来观察中国的教育机制:依据中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主要有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等教育就是大学本、专科教育)。在我看来,小学教育主要就是一种启蒙教育,即识字教育,在识字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基础的文化;中学教育就已经超越了识字阶段,进入到学习各门学科,要求具备基本的素养阶段,以为大学中的技术教育打下基础,但是我们能在中学教育中完成大量的技术教育和西方文化教育吗,在这时或许应该“中学为体”,西学为补充,甚至点缀(学习到最为基础的数理化知识);进入大学时,我们的学子们大约18岁,就要以技术教育为主,同时强化人文教育(包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毕业时,他们要以技术作为谋生的手段,而道德教育更多的表现为自己心性的体悟了,不可能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同一要求了,但是如果有前面的教育(主要指道德教育)是扎实的,有效的,我们还会担心他们工作以后的道德问题吗?

  
  从上,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大学(本、专)教育主要是一种技术教育,同时要担负一定人文教育的强化,已经任重而道远;作为中学教育和小学教育或许主要的任务就是完成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仅提高他们的文字素养还要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一次完成,最好能“润无细无声”,同时要有持续性而不是点缀性,让中学成为了纯粹技术教育的预科班。然而,根据我的观察,小学在启蒙教育上,在传统文化上做得不成功,他们仅仅完成了识字,而没有完成启蒙,这些又必须放在中学教育完成,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补课”(当然,如果我们在中学没有完成这一任务,就会在大学中“补课”,不仅仅是小学的,还有大学的;如果在大学没有完成,就完成人文教育,包括“感恩”教育就几乎不可能了,或许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窘境)。如果求诸往的话,在启蒙教育和道德教育上,传统中国运作得非常顺畅与和谐。笔者最近将中国的《三字经》、《百家姓》与《千字文》以及《孝经》、《四书》等启蒙教育书阅读一遍,发现这些儒家启蒙典籍对于培养一个具有基本道德,养成“感恩”理念很有帮助(不过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三字经》为例,其不仅仅让我们认识1145个字,还包括了如何读传统文化典籍,以及阅读的先后顺序,更是将中国历史的概况做了大纲式的介绍,更有古人如何发奋读书的故事,而且读起来还朗朗上口,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背下来;如果以此长期教授,学生受益不仅仅是文字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是身心修养的提高,至少在我的心理已经达致了与以前不一样的体悟。况且,《三字经》、《百家姓》与《千字文》在传统教育中大约是1年的时间,其共2500多字,而根据现在小学的体制,大约也是这种状况;当然在中学阶段,我们必须将这些补起来,而且还必须增进至少《论语》——其在文字上也非常简单,完全适合中学生学习。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