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订现行宪法的几点想法
王怀
【摘要】本文试图从分析现行
宪法存在的若干问题入手,探讨修订现行
宪法的必要性,并提供一种修订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
宪法;立法理念;社会主义;民主;公民权利;拟稿
【全文】
我国现行
宪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至今已近三十年。近三十年来,国家无论是政治和经济,还是社会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
宪法层面,已经凸显了
宪法的滞后性。短短二十余年四次的
宪法修正和可以预见的对
宪法继续进行修正,已经严重损害了
宪法的权威性。我们不能为了维护
宪法的稳定,而对修订现行
宪法讳莫如深,那样只会更加损害
宪法的尊严,即所谓长痛不如短痛。从促进宪政发展和保护公民权利出发,从维护
宪法尊严出发,有必要对现行
宪法进行一次全面的修改。本文试图从分析现行
宪法存在的若干问题入手,探讨修订现行
宪法的必要性,并提供一种修订的具体思路。
一、现行
宪法存在的若干问题暨修订现行
宪法的必要性毋庸置疑,历史局限性是现行
宪法存在的首要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刚刚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泥潭中脱身不久,无论政治生活还是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远没有步入正规,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要求不足,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不够重视,这些都给现行
宪法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现在看来,现行
宪法的历史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制宪理念落后或者说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局限,这也是经济体制、公民权利的保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问题的根源。现代国家为什么要制定
宪法,实行宪政制度的目的是什么?结论无疑是促进民主和限制公权力、保护私权利。然而在三十年前的中国,整个国家都在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奋斗,经济体制僵化,历史沿袭的人治思想导致民主和法治很难落到实处,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严重不足。时至今日,各种所有制经济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民主思想和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尊重和保护公民权利的呼声日益提高;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应该意识到,社会主义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它应该是脚踏实地的,是从最切实的利益吸引人的;社会主义不是落后的,它应该是对国家基本制度的较之资本主义国家有更美好的阐释。社会主义,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和促进全体公民的自由、幸福的生活。社会主义不以财产的所有制形式为判断标准,而应该看财产的所有制形式是否能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能最终实现全体公民的自由幸福的生活,只要符合这个标准,没有什么财产的所有制形式就应该是固定不变的、就必须是国有或者私有的,它可以是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而不断变化的。社会主义不排斥民主和对公民权利的保护,相反,它的本质要求是应该通过民主和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来体现和实现的,不能想象在公民权利不受保障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其自由幸福的生活;这就像带着镣铐的舞者,即便他穿着再华丽舞姿再完美也是残缺的。不如此,社会主义就无所谓其优越性,就得不到最广大人民在内心的理解和拥护。因此我们认为,不解决制宪理念的问题,现行
宪法很难说是一部先进的
宪法。
二是经济体制滞后。实际上这个问题毋庸多谈,现行
宪法颁布以来的四次修正,修正内容比重最大的就是对财产所有制和经济制度的改革。从“大锅饭”和国有经济占绝对主体地位,到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今天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时至今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政府的重点工作,现行
宪法在经济体制方面的滞后性凸显无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对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财产和财产权利如何保护,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如何鼓励、支持或者监管,这些都要求对现行
宪法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一次全新的梳理。
三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不足。对公民权利给予足够的尊重并在一切立法、行政、司法活动中予以切实的保障,这是现代社会对国家的基本要求。从法理上讲,尊重个体和个体的权利是宪政的基础。保护公民权利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当然的尊重和保护公民权利。这些反映在
宪法层面上,就要求无论是在立法理念、权利保护的范围和权利保护的机制上,都有充分的体现和切实可行的规定。现行
宪法第二章,除去总述的第
一条和最后的六条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和公民义务之外,只有短短的十七条的公民权利。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对公民权利保护的范围的不足,最大的问题反映在其立法理念已经成为对公民权利尊重和保护的极大的阻碍。
四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作用未得到充分彰显。应该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设计初衷是好的,其本质是民主的。但为什么民众只知党委政府而不知人大呢?为什么会出现有人贿赂书记市长而没人贿赂人大代表的社会现象呢?这不能不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选举和组织的一些环节,尚未充分的体现民主,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尚未得到充分的落实。谈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不讲我国的政党制度即实际上的一党制。到底一党制好还是多党制好,这个问题见仁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