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浅析大学生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培养

  
  三、关于怎样培养大学生学生职业道德理念的一些思考

  
  中国现在的职业道德的”失序与混乱”局面不是某个人、某些人造成的,而是整个中国社会在转型时期出现的必然产物,有深层次的种种原因,不是一个简单的责骂几声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其问题的解决可能也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而应该是全民族共同参与的产物。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一些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自己的努力;对于作为“两课”老师的我们至少可以利用我们的老师教授学生知识的平台影响、灌输、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的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业道德理念。对此,我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教学经历以及一些感受,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学生:

  
  第一个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念就是普通人的观念。这个问题好像和我们所要谈论的话题无关,但是笔者不这样认为,相反,我认为,没有这一理念,所谓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理念的培养是不可能的,英国的法哲学家罗伊德就曾这样叙述,即“……普通人的观点,是很好的试金石”(罗伊德:《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44页)。我们就是普通人,一般人,首先要接受自然属性——主要是生命(人不可能长生不老,有出生就有死亡)、食物(在市场经济中称为商品或者财产)以及以后结婚生子(人变相的“长生不老”)——的制约,虽然人的社会属性还在不断的增加;而且在这三个属性中,财产发生作用起于刚刚怀孕之时,结束于你重新归于尘土;因此,鼓励所用的同学挣钱,而且挣大钱,我们都是普通人,而不是圣人,不食人间烟火,不能让我时时刻刻讲贡献,但是我们必须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第二个观念就是对工作、职业的态度。要正当地挣钱、合乎公众道德认同的道德地挣钱,必须要有一份工作。我们对工作的态度非常重要,这是培养职业道德的重要方式和场所。根据中国政府对人权的理解,人权主要包括生存权与发展权。而工作主要是支持我们的生存权和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权,不会支持完全的发展权,其的实现是不可思议的[10],否则就意味着人类走入了尽头,没有了创新的能力,没有创新能力的人类最终会被大自然淘汰掉。那么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有的态度就是不能以工作作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只是生存之本,一旦成为可能就有可能出现一种现象,那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2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敢冒绞首的危险”——现象。一旦达到50%以上的利润,如果没有国家、社会、同行业的监督,所有的包括职业道德的道德底线都会被突破。而中国现在的一些行业中出现的一些突破职业道德底线的事件,比如说“河北的毒鸡蛋事件[11]”,就是其将该工作作为了牟取私利的职业,而且国家权力没能构有力的监督、市场中的同行业的监督形同虚设,所以他们就肆无忌惮起来,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厚着脸皮过日子,不怕全国人们的唾骂。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