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培养
蒋志如
【全文】
一、问题
英国哲学家米尔恩曾说,“假如没有道德,就不会有人类共同体,从而也不会有人类生活(A·J·M·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夏勇等译,第43页。)”;那么我要说,没有职业道德就不会有近、现代社会,因为近、现代社会就是在社会不断分工[1],也即科学技术的急剧发展的情况下,伴随着职业道德的出现、甚至完善形成的。
我国恰恰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的过程中,即新的秩序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体制还没有完全定型,新的道德、道德观念还和我们有点不熟悉、很“陌生”或者说只得其形,未得其实,比如说,有一句已经深入人心的话,即“顾客即上帝”——在西方市场经济已经很完善的国家,那些商人们还真的把顾客当成了上帝,即在购买前与购买后都当成了上帝,也就是说人家的售后服务搞得好;而我们却是在购买产品前,你是上帝,在购买商品后,那他就是大爷。
传统的道德、道德观念已经不能有效的制约人们的行为,也无法真正成为人们行为的指导规范;也就是说,在现阶段的中国的道德领域已经处于一种“失序”的局面,甚至有些恶性循环的姿态。比如说,在现阶段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新“三座大山”的医疗问题:对于医院来说,他们应该以治病救人为天职,不能以唯利是图(注意,我说得是唯利是图,而不是他们不应该有正当的、正常的收入、开支而进行的收费,他们毕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市场的体制,不能将他们视为“不食人间烟火”的菩萨),而在中国,医生拿回扣、严重不付责任医死人、已经不是新鲜的新闻了,所以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流传医生不良的(职业)道德问题[2],甚至天天骂:医生一点(职业)道德都没有;而另外一方面,在医生在尽全力医治病人的情况下(而不是医疗事故或者严重医疗事故)仍然没能挽救病人生命,在现在这种职业道德状况下,故意地找医院的麻烦,现在不是有专门的“医托儿”——即他帮你“讨”钱,到手后共分——医院就骂:患者家属没有道德,是“刁民”。
总而言之,就是真正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维持所需的(职业)道德的好处未得,而破坏传统道德的弊病却已先发生了[3]。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一些有智之士的关注,比如说,香港凤凰卫视的余秋雨、何亮亮、杨锦林、胡一虎等的关注、他们主持的节目有《秋雨十分》《风范大国民》、《景行长安街》、《一虎一席谈》等都有对这些现象的报道和分析,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的建议和方法,值得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去思考和实践;但是对于我来说——一个高职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老师来说——可能不仅仅是自己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实践的问题,还有一些其他的关注才能让我们对得起我们的职业道德,即如何培养高职学院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