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学专业为例,随便拉出一所大学,不管是综合的还是专业的,不管是文史的还是理工的,十有八九设置了法学院或者法学专业。没有正宗的法学专业师资,就从其他院系或部门借用几个,逼得没办法可到中学里随便请一些关系户,凑够数字指标糊弄了再说。法学院课堂上,有天南海北乱吹的,就像一台闲不住的“鼓风机”,吹来吹去;有端着教材逐字逐句宣读的,好比一个不合格的“播音员”,照本宣科。反正放羊不为自己,哪有心思去管吃饱没有。
更高学历的研究生教育也躲不了放牧的命。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等原本培养精英中精英的学术重地,在牧羊式的高等教育环境下,越来越成为名利的象征与利益交换的收益。为争取一个研究生学位授予点,东拉西凑一些教员当导师,先不顾什么专业,凑够为数,跑遍北京城,踏破万里路,点头哈腰撅腚,甚至不惜撕破学者面相,公开互骂老娘。其实,只要牧羊式的高等教育形势不变,再多的站、再多的点,无非就是增加一些牧场和牛羊而已。试看今日之硕士生、博士生,混文凭者多,搞研究者少;拉关系者多,敬老师者少;打游戏者多,真看书者少。这种泛滥的研究生教育,显然也是牧羊式的。牧羊式的研究生教育,感染了新生代,不少人报考研究生的目的极为功利,不是为弄到真才实学,不是为专业深造,而是仅仅捞取一张文凭证书,往身上贴一个标签罢了。研究生教育期间,打工第一,学习第二或不学习;实习第一,上课第二或不上课;玩乐第一,看书第二或不看书。导师不见学生,学生不见导师,毕业前花钱买文章、搞关系,照样拿硕士、得博士。由此完全可见,牧羊式的研究生教育已腐朽至何种程度。
牧羊式的高等教育,要是全怪师生,显然不公。整个高教体制及运行实践就是这样一个流程,时尚得很。专业设置及培养模式也几乎是千篇一律,教员参差不齐,学校治理又渐失本性,有的高校早就成了工厂企业、政府机关,要么追求营利,物质因素漫过知识和学问;要么盯住官位,权力色彩盖过科学和教育。变味的高等教育,再加之牛羊遍地,怎样指望我们的大学打造出所谓“高级专门人才”?又如何保证产出的大学生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呢?因此,从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功能变迁的实际角度观察,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有其必然性。蒙古大草原上的牛羊可以进入百城万家火锅店,卖价超好,但大学牧场里的牛羊却无人想要,只好流入农村当村官、放牛羊,或者待在家里“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