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前述对经济法院的简要评介以及相关的经济法视角的探讨表明,经济法研究乃至整个法学研究确实应当放眼全球,而不应管窥一线。为此,在研究经济法运行的司法保障问题时,研究者既应当谙熟本国法,也应当关注外国法;既应当掌握国内层面的法院规则,也应当了解国际层面的法院制度。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又对经济法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扩展研讨,对国际层面的独联体经济法院问题也略作分析,意在强调在经济法研究上,应当关注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融合、国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打通,这是在开放条件下进行经济法研究必须注意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在更广阔的领域博采众长,促进我国经济法制建设和经济法研究的发展。
【作者简介】
张守文,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注释】 近几年来,经济法学界在财税法、金融法、竞争法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有很多都是围绕相关具体法律的实施展开的。
研究公益诉讼对于推进经济法的研究是有益的,但公益诉讼并不是经济法领域所独有的,它并不能全面解决经济法实施方面的各类问题。
对经济法院的重要作用的感性认识,得益于这些国家的法官、学者的介绍和访问观感。2006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本人随中国法学会代表团集中访问了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各级经济法院,同这些国家的最高经济法院、最高检察院、国家议会的首脑,以及各国法律家联盟的学者等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交流,他们对经济法院的重要作用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可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上对上述国家司法机构的介绍。
例如,著名的俄罗斯法研究专家黄道秀教授在其所译《俄罗斯联邦仲裁程序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中,就译为“仲裁法院”。
本人曾就此同俄罗斯最高经济法院的院长以及一些著名学者交换过意见,他们也赞同称之为经济法院,因为这同该法院的实际职能是相一致的。此外,在国际层面,还有独联体“经济法院”,因而统称为经济法院更好。
参见黄道秀:“俄罗斯仲裁法院、公断庭和争议的公断审理”,载《俄罗斯法论丛》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这种解释思路的形成,得益于同俄罗斯的多位学者、经济法院院长的交流。
参见前引黄道秀:《俄罗斯仲裁法院、公断庭和争议的公断审理》。
学者通常将该法典的名称直译为《俄罗斯联邦仲裁程序法典》,这与其字面意思是完全符合的。但考虑到该法典的实际规定根本不涉及“仲裁程序”,考虑到法院“仲裁”的实质是经济审判,而所规定的程序则主要是解决经济争议的诉讼程序和审判程序,因而在此按照通常对诉讼法或程序法的理解,结合该法的具体调整范围,意译为《俄罗斯联邦经济诉讼程序法典》,甚至也可以考虑参照白俄罗斯的立法,径译为《俄罗斯联邦经济诉讼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说法, 按照《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要求,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建立所谓“大民事”格局,使刑事、民事、行政的区分及其审判庭设置更清晰,以对应于刑、民和行政三种诉讼。但对于这种改革,许多学者提出了批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所谓“大民事”的司法改革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参见史际春、孙虹“: 论‘大民事’”,《政法论坛》2002年第5期。
参见谢尔盖·沙赫赖等著:《变动社会中的法与
宪法》,杨心宇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 年版,第225—227页。
本人曾向俄罗斯最高经济法院的院长安东·亚历山大罗维奇·伊万诺夫( АнтонАлексадровичИванов,2005年1月起任该职) 问到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应该是受到了拉普捷夫理论的影响。
可参见《俄罗斯联邦经济诉讼程序法典》第29 条。
例如,俄罗斯最高经济法院前任院长、现任俄罗斯总统法律顾问、著名法学家雅科夫列夫就认为,对经济法作出上述的划分是更科学的,因而是很有价值的。
前引谢尔盖·沙赫赖等著:《变动社会中的法与
宪法》,第225-227页。
参见1993年1月22日由国家元首理事会在明斯克会议上通过的《独联体宪章》序言。“独联体”一词的俄文为СодружествоНезависмыхГосударств( СНГ) ,英文为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CIS) 。
例如,在“俄罗斯诉哈萨克斯坦案”中,虽然实际上争议主体是省级政府和私人企业,但经济法院认为其对该案享有管辖权,因为虽然协议规定的义务是由经济或商业实体承担,但这些义务是规定在政府间协议之中,因而就可以认为是政府在承担这些义务。参见赵海峰、吴晓丹:《独联体经济法院——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载于赵海峰等著:《 国际司法制度初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参见前引赵海峰、吴晓丹:《 独联体经济法院——在理想与现实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