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司法困境
贺卫方
【全文】
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今天的我们已经毫无疑问地进入了言论的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依赖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同时也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信息。记者们在那里搜集各种新闻线索。纵然是偏远小城,也是遍地网吧,一些人会把传统新闻藏而不露的“坏消息”捅到网上,让地球人都知道。数以百万计的博客主人在打理着他们的言论家园。“俯卧撑”、“躲猫猫”等新词层出不穷,它们源于网络,相传于亿万人的口耳之间。
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空间!发表文章不再像传统媒体那样要过五关、斩六将,还经常被编辑改得面目全非。现在,写完之后点击“提交”,顷刻间一篇文章就横空出世了。“出世”应当加着重号,因为真正是世界上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得到。这种发表过程的轻而易举使得民意得以直接展现,但与此同时,笔墨时代不容易也不轻易发言带来的言辞的审慎性质也大打折扣,甚至毫无责任感的言论也可以大行其道。一些触动人们敏感神经的事件一经披露马上引发嚣嚣民愤,百万网友在这个虚拟空间的阵阵怒吼足以给人一种“国人皆曰可杀”的真实感觉,对于相关决策者产生巨大的压力。
正是从这个角度观察,网络时代的言论与司法制度之间的关系有了特别的意义。过去我们讨论媒体与司法之间的关系,致力于确立三个层面的规则,第一,如何强化媒体对司法权行使过程的监督。司法权是国家的公共权力,它必须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否则,就会像任何不受制约的权力一样走向滥用。而现代民主实践表明,在国家治理越来越趋向专业化的时代,活跃的媒体能够将权力运行的过程及其影响加以展现,并显示民众的评价,形成对于公权力的有效约束。第二,需要切实防止媒体超越合理的界线,维护司法应有的独立性。媒体言论过于强权,或者以真理自居,或者煽动民意,对司法施加压力,都有可能造成案件实际上是由媒体判决的结果。第三,司法如何通过案件的审理和司法解释保护我国宪法所规定的言论和出版自由。
很明显,网络言论对司法权的监督较之传统媒体要更加直率和严厉,这是值得欢迎的趋势。可以说,如果没有网络的巨大力量,像孙志刚之类案件是不可能得到后来那样的结果的。但是,媒体的双刃剑效应在网络时代又格外凸现出来,它可以让一些案件得到较为公正的审理,同时也可能施加更大的压力让司法屈从于舆论,从而加剧司法判决与法律准则之间的背离,也进一步削弱司法的公信力,加剧司法权的边缘化。自然,指望这样手足无措、动辄得咎的司法能够有力地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也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