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笔者不同意中国
宪法制定的目的在于富强与小康,并且富强
宪法、小康
宪法第一,限制权力、保障权利第二,中国的
宪法也是或者也应该是或者至少应该改弦易辙到以限制权力为核心,以公民保障权利为己任。
或许,慢慢阅读,可能就会读懂西方
宪法与宪政了,这是一个前提!
【作者简介】
蒋志如,四川法学诉讼法200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政理论、司法制度与诉讼法理论。
【注释】 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对于中国
宪法史的研究专著大致有陈茹玄:《中国
宪法史》,吴宗慈:《中华民国宪法史》、《中华民国宪法史前编》,荆知仁:《中国立宪史》,吴经雄、黄公觉:《中国制宪史》,许崇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
张晋藩:《中国
宪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同上,第11页。以下就直接在正文标页码,不做注了。
王世杰、钱端升:《比较
宪法》,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页。
【美】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499页。
同上,第498、499页。
【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4页。
或许,在幕府统治下的日本,虽然在精神上取法与中国,但在社会结构上却与西欧国家有一定的相似,故日本能很快从“日本精神,中国知识”转变到“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以上两个术语,详见【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下册,第253页。)”,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当然其国家的地理位置与国土面积有一定的优势,俗话不是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及“船小好掉头”嘛!
我们通常都把他们看成腐朽、没落的,一点也不思进取,我认为这一思维是简单的把人、物、国家分成简单的两类,不是先进的,就是没落的,事实上没有如此简单。笔者一直以为任何一个政权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时,只要不是穷凶极恶的统治者一定会有所进取的。洋务运动就是在慈禧、奕䜣的支持下进行的,“百日维新”至少在慈禧的同意下进行,就不能否认其想革新的一面。
萧功秦:《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上)》,
http://www.dajun.com.cn/liucizzmoshi.htm,最后登陆时间2006年11月4日。
萧功秦:《中国近代以来的六次政治选择(下)》,
http://www.dajun.com.cn/liucizzmoshi.htm>,最后登陆时间2006年11月4日。
同上。
同上。
同上。
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2、57页。
【美】麦迪逊:《美国制宪会议记录辩论》,尹宣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译者例言,第2页。
张晋藩:《中国
宪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0、14页。
同上,第122页。
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