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随想二十世纪上半叶之中国政治领导人

  
  毛泽东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农民家庭。根据英国人迪克·威尔逊在《毛泽东传》里的叙述,成长之经历,在经济上表现为,贫农、中农、富农以及地主的阶段,父亲毛顺生让其在韶山读小学堂念书,学习了《论语》、《四书》,这种状态持续到13岁,然后到东山小学堂学习,开始接触西方知识,时间持续到大约18岁;随后就到了湖南省城长沙,主要在湖南师范学校学习五年,在广泛阅读西方知识的同时,系统学习了《资治通鉴》等传统的历史著作;在1919年达到北京,接受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领导中国农民战胜蒋介石,于1949年成为中国的实际最高领导人。

  
  袁世凯、蒋介石与毛泽东的成功,从上述,我们可以发现诸如这样几个共同点,其一,从家庭和教育背景看,袁世凯和蒋介石两人都曾接受一些鸿儒的教导,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认识较为深刻;毛泽东虽然无接受鸿儒教育机会(或许可以使得其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有深刻、客观的认识),但是在湖南的5年的学习,对中国的历史有了非常深刻的把握;而且在完成这些教育时,他们的人生思维模式几乎已经定型。其二,从从事的政治活动经历看,他们在国外的时间非常短暂,而且毛泽东连国门都没有迈出,就无法对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认真、细致和深刻的认识。其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们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及其运作的认识与理解就停留在表层,虽然蒋介石在日本学习了四年的军事,但是蒋介石学习的是军事以及是在日本学习,而日本在当时也还没有现代化,只是在现代化的阶段上比中国更胜一筹而已。

  
  三、一点总结

  
  通过上面的对孙中山“失败”及其原因的分析,和对袁世凯、蒋介石以及毛泽东成功共同特点的概括,当然这主要是从他们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以及一些人生政治活动经历的视角分析的,我们或许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

  
  孙中山的“失败”在于对西方政治政治以及运作的理解和领悟非常深刻,而对中国传统的认识却是非常缺乏的,或许这是有人称其为“外国人”的原因吧(当然,不是在现今台湾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说的那种含义,从国籍上界定),而袁世凯等之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就是非常深刻地把握中国,袁世凯和蒋介石理解了儒家之中国,而毛泽东理解了农民之中国(何尝不是呢,现在的中国,农民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但是,前面已经提到,纯粹中国的“武器”已经不可能真正应付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在西方的“武库”找到一件武器和中国的传统相配套,才能应付中国的危机;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孙中山的成功之处在于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及其运作的思想传播并不断弥散开来,所以毛泽东会称其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而袁世凯、蒋介石和毛泽东对西方的认识,打一个比喻的话,就是:袁世凯对西方的理解有1、2分,蒋介石大约3、4分,毛泽东者是4、5分(虽然不准确),特别是对蒋介石和毛泽东两人,或许用一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话来表达殊为恰当,即“蒋介石和国民党创造了一个高层结构,使中国当时能在世界里立足,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改革了中国的农村,创造出一个新的低层结构,使农业上的剩余能转用到工商业(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78页)”。其实,还需要说明的是,孙中山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在1914年成立中华革命党时,已经开始回归中国传统优秀的部分,在1924年国民党改组时开始全面实施,不过非常遗憾的是,其在1925年逝世了。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